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比丘尼传

比丘尼传

四卷。梁代释宝唱撰。宝唱生平事迹详见《慈悲道场忏法》条。《比丘尼传》一书,略称《尼传》。是晋、宋、齐、梁四朝著名的比丘尼六十五人,附见五十一人的传记。所记大多为江浙地区之人,中原和边远地域的人很少,原因在于南北分割所致。中国的比丘尼始于晋代的净净检,自此以后,代有其人。本书四卷所收载的比丘尼,卷一东晋十三人,卷二刘宋二十三人,卷三南齐十五人,卷四梁十四人,附见五十一人。本书依时间先后为序,不分科目。但也具备《名僧传》那些科目类型的人物。如妙智讲《胜鬘》、《净名》,妙祎讲《涅槃》、《法华》,应属法师之科;法净、惠果注重戒行,昙彻的讲毗尼,应属律师之科;法相、法辩的禅观,应属禅师之科;静称的驯伏猛虎,净检的凌空而行,应属神力之科;慧浚,慧王的疏食苦节,道综、惠翟的焚身,应属苦节之科;道馨、普照的诵经,应属经师之科。本书所具有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宗教的范围,透过《比丘尼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第一,本书见载的比丘尼大多出身于权贵或士大夫家庭,虽身事佛出家,但仍可出入宫廷,为帝王后妃所供养。因此,也出现了比丘尼参与政治,弄权乱法的事。如晋代妙音为殷仲堪谋荆州刺史,宋代法净、昙览参与孔熙先的政变。同时也反映了诸王贵族供养比丘尼世族名士礼敬比丘尼,佛教与南朝统治阶层的关系。第二、也反映了南朝的佛教制度。如宋代宝贤为都邑僧正,月受俸钱一万;法净为亲邑都维那,以及晋智贤遇杜霸沙简,齐慧绪遇沈攸之沙简等事。第三,本书也反映了南朝封建社会歧视压迫妇女,迫使有的妇女不得不遁入空门的情况。如令首、僧基、僧端、昙晖、法宣遭遇之苦尤为突出。本书所载比丘尼所住的寺庙,多在南朝都城或附近地区。其中,有三十七人住在建康(今南京),有十三人散布在离建康不远的各大城市,有五人在洛阳,有三人在江陵。只有少数人分布在东北至勃海,东南至钱塘,南至广州,西北至高昌区域内。本书叙事上起晋愍帝建兴(313-316)至梁天监十五年(516),历四朝二百年。正是中国佛教处于兴旺发展时期,既有高僧辈出,也有女尼显赫。现见载版本有金陵刻经处刻本。最新见载版本有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高僧传合集》第961-978页。

猜你喜欢

  • 传习录论述参

    一卷。明王应昌(生卒年不详)撰,由其子王锬续成。王应昌字亮之,明天启进士,知交河县。清初,召为御史。著有《宗谱纂要》等书。此书皆阐发王守仁《传习录》的主要思想。因清初攻击王守仁心学者甚多,故王应昌父子

  • 三礼从今

    三卷。清黄本骥撰。黄本骥字仲良,湖南宁乡人。举人,任黔阳学教谕,生卒年未详。其书有自叙大意讲:礼制最切于人生日用的莫过于冠、婚、丧、祭四礼,冠礼已久废弃未用,因此从《谷学录》中抽出婚、丧、祭三礼,尽量

  • 愙斋集古录

    二十六卷。释文剩稿一卷。清吴大澂编撰。吴大澂,详见《恒轩所见吉金录》条。该书为著录吴氏所辑铭文的拓本,但吴氏尚未成书,这是后人取以刊印的。所以与光绪二十二年(1896)自序十四卷之数不合,而且释文也不

  • 春秋经异

    十二卷。清张漪(详见《诗传题辞故》)撰。该书撰成于嘉庆初年,按《春秋》十二公次序,每公各为一卷。卷首附录何休、范宁、杜预、胡安国等家序,卷尾附录补遗、勘误。该书大体上在于校订《左传》、《公羊传》及《穀

  • 读易丛记

    二卷。清叶名沣著。叶名沣字翰源,又字润臣。汉阳人。道光举人。官至内阁侍读。叶氏此书对周易不作逐章逐句的解释,也不申明易理,只是对周易中文字不同及字义不明者,加以训诂,由于作者精于考据,因此书中多考订详

  • 化学鉴原续编

    二十四卷。英国蒲陆山(生卒年不详)撰,英国傅兰雅(详见《数学理》)口译,无锡徐寿笔述。按《译书事略》记载,《化学鉴原续编》与《化学鉴原补编》出自同一作者。前者专论生物化学;后者则专论无机化学,罗列出六

  • 孔氏说经五稿五种

    三十六卷;附《经说未竟稿》 一卷。清孔广林撰。孔广林,生卒年不详,字丛伯,号幼髯,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八代孙,孔继汾之子,孔广森之兄。廪贡生,官至刑部主事。此书为研究《周礼》、《仪礼》和《礼记》之书。

  • 夔州府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恩成修,刘德荃纂。恩成,满洲举人,曾任夔州府知府。刘德荃,黄陂人,进士,曾任茂州知州。《夔州府志》道光七年(1827)刻本,此志词笔迂拙,繁而寡要。如学校志弁以小序,言昔昌黎伯韩文公

  • 困知记

    二卷,《续记》二卷。《附录》一卷。明罗钦顺(1465-1547)撰。罗钦顺字允升、号整庵,泰和(今属江西)人。弘治六年(1492)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弘治十五年(1502),任南京国子监司业。正德三

  • 万历等年乡试录

    附崇祯十二年(1639年)陕西乡试录。编者不详。明代以省为单位大都有登科录乡试册,一般记有考试官人数、同考试官人数、中式举人姓名人数等。此书主要汇集了万历年间的部分乡试录。现存有明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