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汾阳县志

汾阳县志

①四卷。清吴世英修,刘文德纂。吴世英,辽宁盖平县人,出身贡生,顺治八年(1651)任汾阳县知县,后升河南陕州知州。刘文德,汾州府通判。按汾志创自明嘉靖王龙罔,其后孔文谷、王龙州相继纂述,然皆州志。改府后设附郭邑,名曰汾阳县。县令尹觉民重修之,于是县志始几粗备。此编修于顺治十四年(1657),全书四卷,每卷为一纲,分为:卷一土地纲:疆域下分星野、境至、山川、城池、铺舍、堡寨、市集、地亩、物产、古迹、祠庙、茔坟、桥梁、景致,沿革下分公署、学宫、循樾、藩封、豫备仓、养济院、寺观、关领;卷二人民志:版籍下分夏税、秋粮、农桑丝绢、颜料、抵饷、支销、驿站、旧额、粮徭、解部、商税、酒课、盐课、屯粮、学粮;卷三政事志:职官下分部使,旧题、名、州职、县职、学职,纪典下分庙祭、坛祭,选举下分历代人材、科甲、岁贡、辟举、恩科、拔贡、例贡、武举、貤封,武备下分武职、营卫、兵马、器械;卷四文献志:宸翰下分敕谕附题咏,列传下分名宦、乡贤、孝行、节义、贞烈、隐逸,艺文下分奏疏、碑记、铭诔、书、叙、传、诗,附灾祥仙释、杂著、纪异。此志分纲设目,层次不分,沿革、疆域多承谬袭舛,殊非善本。②八卷,首一卷。清周超修,赵日昌、邢秉诚纂。周超号锦川,浙江上虞县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五十八年(1719)任汾阳知县。赵日昌号潜庵,邑人,康熙十四年(1675)举人。邢秉诚字宝一,华亭(今上海华亭县)人。此志修于康熙六十年(1721)初,历数月告竣。《汾阳县志》康熙六十年刻本。此志继吴世英所修县志重纂,其书体例无大纲,以目为聚,而不紊其先后,体裁尚得宜。然其书中记载,多未详考证,故误讹甚多。如以晋王雅为北周王雅,又以张轨所镇西河为汾州西河,此则显然之误谬。然在卷八艺文志中,记载明帝敕谕诸王,颇为珍贵。③十四卷,首一卷。清李文起修,戴震纂。李文起,广东归善县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三十五年(1770)任汾阳县知县。戴震详见乾隆《汾州府志》。此书修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为李文起延聘戴震所编纂,仅四阅月,戴震脱稿,即匆匆以公车去。志局急于竣事,故删削从简,同年告竣。《汾阳县志》乾隆三十七年刻本。全书十四卷首一卷。卷首有图、例言、序。分为:卷一沿革、疆域;卷二山川、城池、官署;卷三赋税、学校;卷四名宦;卷五职官、食封、流寓;卷六人物、孝义;卷七科目,卷八文苑、仕实、列女;卷九古迹、坛庙;卷十事考、杂识;卷十一至卷十四艺文。李文起、戴震均为当时名学者,雅擅文史,精于考据。此志篇幅短,然例精辞赅,一扫前志之荒芜,纲举目张,宁阙无滥,其中尤沿革辩证最为翔实。如西河、汾州、汾阳三名,旧志未经细考,西河本隋地著称,而县之称西河,因北魏置西河郡,治兹氏城,以后郡名仍之。遂以名县,说俱详后。若夫以汾阳名军,始于宋末,以汾阳名县,始于明万历中,此外所谓汾阳,散见史籍者,大率名同地异。旧志以隋之汾阳宫,唐之汾阳郡王,皆为县境,故实于沿革首云:“虞汾古西河,汾系之虞,而西河称古,又必在虞前,是县境远古之初,以迄后代,有西河汾州汾阳三名,同地并称。”悉加订正。此编较吴、周旧志,不啻天渊,不愧为方志中的善本。④十四卷,首一卷。清周贻缨修,曹树谷纂。周贻缨字宜园,广西桂林县人。出身进士,道光二十九年(1849)任汾阳知县。曹树谷,道光十七年(1837),任汾阳知县。按汾阳县志,自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知县李文起约聘戴震纂修后,又已八十余年未修志书。周贻缨下车,即索李志读之,体例精严,为方志中善本。遂与邑绅悉心商确修志之事,复延沁水霍桐柯总其事,历四月而志成。《汾阳县志》道光三十年(1850)修,咸丰元年(1851)刻本。此编修志一奉李书为圭臬,李书所定例言十三则,亦刊之于卷首,以示法守。前列原书十四卷首一卷,而乾隆以后事迹分门别类附于后,其无可增之门类,则付诸阙如,唯恐擅改前人体例,为有识者笑。⑤十四卷,首一卷。清方家驹、庆文修,李其滋、王文员纂。方家驹,光绪年间署汾阳县知县。庆文字蔚堂,满州正黄旗人。出身进士,同治五年(1866)任汾阳县知县,光绪五年(1879)去职,七年(1881)复任。李其滋,光绪十年(1884)任汾阳知县。庆文在其志序中曰:“乾隆间县志成于戴氏东原,体例尽美,无以易也。道光季年,邑人曹氏艺五,踵事修辑,补遗正误,续编凡若干条,曹氏本邑望族,艺五又称通儒,习知习见,竭毕生精力,考订详核。修志时,辄出所著书印证大要,尤在不改前人作,最为卓识,余每读而善之。”光绪五年,前爵抚会,慨然有百国宝书之思,奏请纂修《山西通志》,檄下汾阳,六年前署任,方家驹以汾志经戴曹手定,无事发凡起例,命邑绅奉为圭臬,七年庆文复官斯邑,脱稿后,以杂出众手,未能协一。乃聘硕辅王文员主其事,往复咨商,期于至当《汾阳县志》光绪十年(1884)刻本。此编体例全盘承袭曹志,各类叙述皆首载戴志、次载曹志,最后增列补续者。

猜你喜欢

  • 国朝闺秀诗柳絮集

    五十卷。《补遗》一卷,《续编》、《又续编》一卷。清黄秩模编辑。黄秩模,生卒年不详,字正伯,江西宜黄人,从序言中可知此书当成书于咸丰元年(1851),咸丰三年(1853)有蕉阴小榥刊本。书前有郑志昀、黄

  • 易发

    八卷。明董说撰。董说字雨若,湖州(今浙江湖州市)人。黄道周的弟子。后来出家做和尚,取名南潜。他论《易》,专主数学,兼吸取焦、京、陈、邵之法,相互参考,并且以己意加以推衍阐发。根柢是黄氏的《易洞玑》。研

  • 温故录

    一卷。此书题满洲长庚,盖即纂辑之人。其人生卒、籍贯、事迹均不详。书无序例,先立题目,然后引群经释题,再引众说来释经。题目有“五教”、“三物八刑中和“教学之法”、“考校之法”、“乡官书考之法”、“宾兴”

  • 周易本义阐旨

    八卷。清胡方撰。方字信天,一说字大灵,广东新会人,一说广东番禺人。岁贡生。胡氏死后数十年,其玄孙捷登将此书的家藏抄本示与观察使卢观恒,后经卢氏编校刊行。全书分上、下经,各有一至四卷,全书共八卷。书中先

  • 寿石斋藏帖

    四卷。清孙铨辑。孙铨字少迂,工书画,善钩摹。曾为成邸刻《怡晋斋帖》此其辑清代名家书,勒成于嘉庆十三年(1808)。第一卷为二十八家,魏文毅、魏敏果、宋协裳、施愚山、宋既庭、沈文恪、汤文正、李石台、笪江

  • 启隽类函

    一百九卷。明俞安期(1550-?)编。俞安期初名策,字公临,更名后,改字羡长。江苏吴江人。是书刻印于万历四十六年,首官考共五卷。次为笺疏表启,分为古体二卷、近体一百二卷。其中近体又分二十九部。上自诸王

  • 陆宣公翰苑集注

    二十四卷。清张佩芳(生卒年不详。)撰。张佩芳字菘圃,一字荪圃,平定(今山西平定)人,进士出身。好学深思,对经史学功力尤深。为注笃嗜不倦,引繁博考,取材宏赡。著有《陆宣公翰苑集注》。此集凡二十四卷,卷一

  • 饮膳正要

    三卷。元和斯辉撰。和斯辉,又作忽思慧,生卒年及籍贯均不详。延祐年间曾任饮膳太医,著有《饮膳正要》一书。是书主要记载和氏任饮膳太医期间,取进献给皇帝的奇珍异馔、汤膏煎造及各家本草、名医方术和每天所用的粮

  • 留溪外传

    十八卷。清陈鼎(详见《东林列传》)撰。记载明末清初之事,分为忠义、孝友、理学、隐逸、廉能、义侠、游艺、苦节、节烈、贞孝、闺德、神仙、缁流十三部。立传人物事迹,多为传主亲友或本人选送,如本书卷首就有一则

  • 张季直文钞

    二卷。清张謇(1853-1926)撰。张謇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光绪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于1895年开始创办实业,有大生纱厂、通海垦牧公司、大达轮船公司、复新面粉公司、资生铁冶公司、淮海实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