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溯访古记
十六卷。元乃贤撰。顺帝至正五年(1345),他自浙江绍兴出游,历齐、鲁、陈、蔡、晋、魏、燕、赵各地,考察古迹,撰成此书。内容不仅限于考古,还有当时典章制度的记载,“于今京都国家之典礼、官署城池,庙廷祭享,朝班卤簿,圣德臣功,文武士庶,一代感仪制作,尤加详备。”(刘仁本《〈河溯访古记〉序》)后散佚。《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得一百三十四条,编为三卷,常山郡(元真定路)、魏郡(元大名路)、河南郡(元河南府路)各一卷。另有《守山阁丛书》本。
十六卷。元乃贤撰。顺帝至正五年(1345),他自浙江绍兴出游,历齐、鲁、陈、蔡、晋、魏、燕、赵各地,考察古迹,撰成此书。内容不仅限于考古,还有当时典章制度的记载,“于今京都国家之典礼、官署城池,庙廷祭享,朝班卤簿,圣德臣功,文武士庶,一代感仪制作,尤加详备。”(刘仁本《〈河溯访古记〉序》)后散佚。《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得一百三十四条,编为三卷,常山郡(元真定路)、魏郡(元大名路)、河南郡(元河南府路)各一卷。另有《守山阁丛书》本。
一卷。清孔继涵(详见《五经文字疑》)撰。本书与《五经文字疑》为同时之作。因此书中对石刻缺字,根据马本增补的加以著录,对石刻阙字,马本不缺,因疑而不予以增补的,也加以著录。就象《五经文字疑》一样,本书也
六卷。明潘士藻(约1598年前后在世)撰。潘士藻,字去华,号雪松,婺源(今属江西)人。生卒年均不详。官至御史,南京吏部主事等。著有《暗然堂类纂》六卷,《洗心斋读易述》等。《暗然堂类纂》一书是依作者所见
七卷。《续钞》四卷。《寄庐诗存》二卷。清钱国珍(生卒年不详)撰。钱国珍字子奇,清道光、同治间人。江苏省江都县人。其人读书稽古,早负盛名;然八试秋闱始获登第,十五年后方为县令。宦游十年,驰驱鞅掌,戎马仓
一卷。汉郑玄(见《周易注》)撰,臧琳(1650-1713)辑。臧琳字玉林,武进(今属江苏)人,康熙间诸生,清代经学家。治《尔雅》、《说文》,通训诂之学。治经以汉注唐疏为主,实事求是,为阎若璩、钱大昕称
一卷。明顾尔迈(生卒不详)撰。顾尔迈,淮安(今江苏省淮安县)人,生平事迹不详。《明珰彰瘅录》之“珰”即宦官,“彰瘅”即“彰善瘅恶”之义。该书取材《实录》、《宪章》、《中官考》诸书有关宦官之文,而详加评
十卷。明沈伟撰。其生卒年不详。本姓杜,后仍归本姓为杜伟。伟字道升,号虹野。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明代学者。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万历间授南阳推官,迁工部主事,榷税荆州。伟居官清廉,颇有政声。有
二卷。附桑蚕说一卷。清方大湜(?-1886)撰。方大湜,巴陵(今湖南岳阳市)人。做过地方官,有政绩。《桑蚕提要》二卷,卷一为桑政,共二十二条,九十六则。附录六条,十二则。卷二为桑事,共四十条,一百六十
四十一卷。明孙能传(详见《谥法纂》条)撰。此书成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共四十一卷,分十二类,即曰帝王、曰宫掖、曰政事、曰职官、曰财赋、曰兵戎、曰刑狱、曰说词、曰人事、曰边塞、曰工作、曰杂事。每
八卷。唐代释智俨撰。智俨生平事迹详见《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记》辞条。《华严孔目章》全称为《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简称《孔目章》。是对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华严经》的论释,它把一切佛教流派分为小教,始教
二卷。明严澄撰。严澄生卒年不详,字道澈,常熟(今江苏常熟)人。大学士严讷之次子,以荫仕至邵武府知府。此书所录之曲二十有八,皆无歌词。其自序中曾专论曲与词的问题,大意是:古乐湮没而琴不传,所传者只有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