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县志
十二卷。清袁元修,杨九有纂。袁元,字北海,安徽天长人,顺治进士,曾任河间县知县。杨九有,字载庵,顺天武清(今属天津)人,康熙进士,历任永年县教谕、河间县儒学教谕。康熙十一年檄修通志,时袁元任河间知县,遂聘杨九有纂辑县志。此志门类太繁,失之琐碎。关于邑人之风尚习俗,皆未详载,只援引风俗熙熙《及民风敦朴》诸成句,浮泛不切实际。此志刻成于康熙十三年(1674),然康熙十五年(1676)杨九有中进士,又加刻一序,自署康熙十五年进士,此志则称为康熙十五年刻本。
十二卷。清袁元修,杨九有纂。袁元,字北海,安徽天长人,顺治进士,曾任河间县知县。杨九有,字载庵,顺天武清(今属天津)人,康熙进士,历任永年县教谕、河间县儒学教谕。康熙十一年檄修通志,时袁元任河间知县,遂聘杨九有纂辑县志。此志门类太繁,失之琐碎。关于邑人之风尚习俗,皆未详载,只援引风俗熙熙《及民风敦朴》诸成句,浮泛不切实际。此志刻成于康熙十三年(1674),然康熙十五年(1676)杨九有中进士,又加刻一序,自署康熙十五年进士,此志则称为康熙十五年刻本。
六卷。清储欣(1631-1706)撰。储欣字同人。江苏宜兴人。生平见《春秋指掌》(辞目)。储欣早年以八股文负名东南沿海,其古文谨洁明畅,有唐宋家法,大致与苏轼相近。储欣生前曾亲手编订文集,收文二百余篇
一卷。宋王允初刻。王允初,生平及里贯不详。据《唐会要》载,唐太宗李世民曾于“正观”(可能是“贞观”之误题)十四年(641)书有“真草书屏风”,尽述前代得失与治乱之迹,以示群臣,且笔力遒劲,为一时之绝。
十五卷。宋岳珂(详见《九经三传沿革例》)撰。“桯史”取义费解,沈家本《日南随笔》卷一:“当是用晏子凿楹纳书事。”《考工记》注:“桯读为楹,以桯为楹,乃假借字。”《直斋书录解题》:“桯史者,犹言柱记也。
不分卷。清于鬯(1852-1909)撰。于鬯,字醴尊,号香草,南汇(今上海市)人,幼慧颖勤勉,长博学多才,生平致力于经学研究。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授直隶州州判,以母高龄,绝意仕进,后荐经济特科
三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纪》)撰。是书别无传本,唯《学海类编》载收。其文皆摘自陈继儒“他说部”而成,恐怕并非其原来之书。其中如以展子虔为大李将军之师。大李将军为唐开元中李思训,展子虔为北齐人。疏
十二卷。清李式谷撰。李式谷字海匏。仁和人。此书为作者所著《五经衷要》(原名《五经题解》)的第一种。以康熙御纂《折中》为准,所引汉魏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诸儒之说,多本之《折中》,间采他说以为佐证。观其体例,
一卷。晋虞喜(277-353)撰。清马国翰辑。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晋天文学家。撰有《志林》三十篇,已佚。《晋书·儒林传》称其专心经传,兼览谶纬。《册府元龟》载他注《论语》九卷,且撰《新书
十二卷。清黄叔琳撰。黄叔琳字昆圃,大兴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乾隆十六年(1751)被赐予吏部侍郎。该编采用注疏本,以程《传》及《本义》为主,同时也杂采诸家之说加入其中。其中以
无卷数。清代吴鼎撰。吴鼎见《十家易象集说》条。此书是维护陆王学说并与《学部通辨》的作者王建论辨的一部著述,因陈建是东莞人,所以此书叫《东莞学案》,全书共分十三部分,条列陈建之说,一一加以诘难,如第三部
①一卷。宋彭大雅撰、徐霆疏。大雅字子文,鄱阳(今江西波阳)人;霆字长孺,永嘉(今属浙江)人。宋人称蒙古为黑鞑靼,以别于漠南的白鞑靼(汪古),故名。两人分别于1233年、1235-1236年奉命出使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