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法苑珠林

法苑珠林

一百二十卷。唐代释道世(生卒年不详)撰。道世是法名,俗姓韩,字玄恽,原籍伊阙(治所在今河南伊川西南),祖上居官,长居长安,12岁于青龙寺出家,研习律学。唐高宗显庆(656-661)年间,参与玄奘译场。为西明寺僧人,与道宣同传律宗。《法苑珠林》为佛教类书。宋代开始编入大藏经,历经元、明、清,各藏所列卷数均为一百卷,唯《嘉兴藏》为一百二十卷。因道世字玄恽,故《大唐内典录》著录此书时,题称沙门玄恽撰。该书于唐高宗李治总章元年(668)撰成。首起《劫量篇》,终以《传记篇》。篇下分部,部又分小部,总计640余目。每篇开始多以简短的文字总述大意,再以类相从。广采博集经、律、论原典故实,夹叙夹议。篇末或部末多附《感应录》征引感应事迹。该书主要内容:以佛教基础知识和日常生活规范为重点。“在彼法之中,犹为引经据典”。全书引用经典、经籍400余种,除佛教经论外,还引用儒家学说、道教经籍,谶纬、杂著约140余种。自《开元释教录》刊世以来已不见原本的《佛本行经》,《菩萨本行经》,《观佛三昧经》等50余种。还引用《西域志》、《中天竺行记》等佚书十余条。其《法苑珠林》一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佛教至唐初,儒、释、道相互融合的史实。《传记篇》记述的对东汉至唐初历代有关传译的经论,译者及中国佛教著作和因禁佛而佚失的经籍,度僧建寺内容;对释迦牟尼生卒年月和出家成道日的考订,在学术上均有一定价值。有关《中天竺行记》等佚书的引证与介绍,对研究中世纪印度的历史地理均有参考价值。此书不足之处是:“其间荒唐悠谬之说与儒理抵牾”,与事实不符。现该书见载版本是清代大理寺卿陆锡熊家藏本。燕园蒋氏刻本。常州天宁寺本。四部丛刊影印明万历间刻支那撰述本。苏州玛瑙经房本。

猜你喜欢

  • 锡山宦贤考略

    三卷。清张夏(详见《杨文靖年谱》)、胡永禔合撰。胡永禔字鸿仪,与张夏同乡。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所载自宋迄明无锡地区名宦乡贤的事迹。其中上卷记名宦,中卷记明崇祯年间诸儒,下卷记乡贤。所记人物都详其仕

  • 愚谷丛书

    见《拜经楼丛书》。

  • 大全集

    十八卷。明高启(1336-1374)撰。高启,字季迪,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元末遁居上海松江之青邱,自号青邱子。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至户部侍郎,后为魏观因撰《上梁文》被诛,年仅三十九

  • 复初斋文集

    三十五卷。清翁方纲(1733-1818)撰,翁方纲字正三、号覃溪。北京大兴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改庶吉士。官至内阁学士。精心汲古,金石、谱录书画、词章,皆能摘抉精审;书法冠绝一时,海内求书碑

  • 加年堂讲易

    十二卷。清周渔撰。周渔字大西,兴化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该书前有自序,称“与朱子《本义》、《程氏易传》及古今来言《易》之家大相违戾。谓直接加年寡过之学,渔不敢当也。谓四圣人觉

  • 管子

    二四十卷。周管仲(?——前645)撰。管仲,名夷吾,字仲,颍上(今河南许昌市西)人。管仲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一起经商。齐襄公时政令无常,鲍叔牙、管仲分别保护公子小白、公子纠逃出齐国。齐襄公死后,公子争立,

  • 白云居米帖

    十二卷。清姚士斌(生卒年不详)刻前八卷,其孙姚学经(生卒年不详)续刻后四卷。姚士斌,字式峰;姚学经,字东樵。皆旌德(今属安徽)人。姚士斌之父姚继韬曾购得米芾大小行楷书迹共八种,打算刻石,但不幸早逝。姚

  • 瓣香书屋石刻

    二卷。清陈受培书。其子陈銮为之刻石。所书自乾隆五十八年(1793)至嘉庆十二年(1807)。刻成于道光十五年(1835)。其真书仅能工整,行草毫无笔力。其子陈銮为奉家尊之泽,所以摹勒上石,汇成二卷。内

  • 学稼余谭

    三卷。作者不详。。前题云栎社老人辑。上卷《诗鹄》,中卷《诗考》,下卷《诗话》。下卷又分一子卷。其《诗考》、《诗话》皆采摘诸书而成,冗琐特甚。《诗鹄》谓“诗有南北宗。《国风》:‘林有朴遫’,南宗语也;‘

  • 笔记

    一卷。明连镶(约1544年前后在世)撰。连镶,字抑武,常熟人,生卒年均不详。官安陆县知县。连镶就自己的生平见闻著《笔记》一卷,分为两京旧闻,先辈故实,乡邑旧事,宦游约纪,随手笔余五个门类,书末还附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