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律补
一卷。清闵为人撰。为人字德修,云南保山人。喜研乐学,曾读乡先辈葛中选所撰《泰律》,以为所言甚善,唯所附图尚有缺遗,故作《泰律补》一卷。此书卷首有作者自序,谓《泰律》乃《周易》精髓,专气音声直气声音,即乾之静。其所补乃和音应声诸图,泰律应声诸图。今存民国三年(1914)刻本,藏于云南图书馆。
一卷。清闵为人撰。为人字德修,云南保山人。喜研乐学,曾读乡先辈葛中选所撰《泰律》,以为所言甚善,唯所附图尚有缺遗,故作《泰律补》一卷。此书卷首有作者自序,谓《泰律》乃《周易》精髓,专气音声直气声音,即乾之静。其所补乃和音应声诸图,泰律应声诸图。今存民国三年(1914)刻本,藏于云南图书馆。
①一卷。北宋苏轼撰。苏轼生平事迹详见《东坡易传》。此书主要记述磁石引针、琥珀拾芥、蟹膏投漆漆化为水、皂角入灶突烟煤坠、胡桃烧炭可藏针、酸浆入盂水垢浮等物物相感之事。全书共分总论、身体、衣服、饮食、器用
一卷。明梁兰撰。梁兰,字庭秀,又字不移,江西泰和人,生卒年不详。梁兰是右赞善梁潜之父。田居不仕,布衣终身,常与故人寻山水之乐,饮酒赋诗,并于邑西柳溪上辟畦蔬,杂植花竹,筑室其中,逍遥自得,梁兰以畦乐自
二十六种,一百九十八卷。清黎庶昌(1837-1897)编。黎庶昌字莼斋,贵州遵义人。光绪辛巳(1881)出使日本,搜罗古籍,嘱杨守敬取择善本,亲自校勘,刻印刊行。如蜀大字本《尔雅》、日本正平本《论语集
不分卷。清皮锡瑞撰。郑玄《六艺论》根据《尚书纬》,声称“孔子求书,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迄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候》。”《隋书·经籍
八卷。明刘濂撰。刘濂有《易象解》已著录。该书第一卷为《律吕篇》,以后依次是《八音篇》、《万舞篇》、《古诗音调篇》、《微言篇》。其论律吕,专驳《乐记》和《周礼·大司乐》;其论音调,认为《诗经》三百篇中宫
四卷。明许论(约1554前后在世)撰。许论,字廷议,河南灵宝人,生卒年未详。嘉靖五年(1526)进士。由尚书郎进南京光禄少卿,寻迁南京大理寺承,进部察院右佥都御史,抚蓟州(今天津蓟县),又进右副都御史
六卷。清王文清(见《考古略》)撰。明嘉靖年间赵钱曾编撰《古今原始》十四卷。以历代帝王编年纪载,分别记录其事之自始。王文清认为赵釴的《古今原始》自天皇氏至阴康氏荒渺无稽。将此删削,然后依据《圣经》确定为
一卷。旧本题北魏关朗撰,唐赵蕤注。关朗字子明,河东人。蕤字大宾,梓州盐亭(今四川盐亭)人。该书《隋志》、《唐志》都没有著录,晁公武《读书志》认为李淑的《邯郸图书志》才开始著录。《中兴书目》中也有这部书
一卷。清丁传(1722-1799)撰。丁传字希曾,号鲁斋,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诸生。是书皆丁传读书考证之文,共三篇。首篇《朔南暨解》论朔南之地理位置;中篇《夏琏商瑚周簠簋名义图考》,琏、瑚、簋簋乃
八卷。清朱衮修,袁奂纂。朱衮,字青崖,四川阆中人。曾任衡山县知县。袁奂,字岚,湖北襄阳人。衡山高数千丈,有七十二峰,十洞,十五崖,三十八泉,二十五溪,九池,九潭,九井。衡岳之有专志,自明嘉靖中衡山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