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津逮秘书

津逮秘书

无卷数。明毛晋(1599-1659)编。毛晋,字子晋,号潜在。原名凤苞,字子久,常熟(今江苏常熟)人。毛晋世居虞山东湖,家富藏书,并建汲古阁以储之。毛晋又喜传刻古书,使之得以流布天下,为历来私家刻书最多者。并著有《毛诗陆疏广要》、《隐湖题跋》、《苏米志林》、《诗词杂俎》、《六十种曲》、《汲古阁书跋》等书。其所编丛书《津逮秘书》,分十五集,《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中著录为收书一百三十九种,其中《金石录》和《墨池篇》有录无书,实一百三十七种。而据其它书记载,有说此书所收为一百四十四种,目录中亦无《金石录》、《墨池篇》二书;也有云此书所收实为一百四十种,内惟《金石录》、《墨池篇》未刻,故实有一百三十八种(王重民先生《中国善本书提要》)。书中有毛晋自序、胡震亨序。胡震亨曾据自家所藏古籍刻《秘册汇函》一书,结果书未成而毁于火。后胡震亨将残版赠予毛晋,毛晋合家藏旧籍,增为此编。“版心书名在鱼尾下,用宋本旧式者,皆震亨之旧,书名在鱼尾上而下刻汲古阁字者,皆晋所增。”书名“津逮”,取自《水经注·河水二》:“悬岩之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积卷矣,而世士罕有津逮者,因谓之积书岩。”毛晋以此比喻为学的门径。书中多宋、元之作,偏重掌故琐记。以前各家丛书,如《百川学海》、《宝颜堂秘笈》,所收多删削不足之本,而此书所收,全帙较多,又因“晋家有藏书,又所与游者,多博雅之士,故较他家丛书,去取颇有条理。”第一集所收以《诗》为主,如《诗序辨说》、《诗传孔氏传》等,共八种。第二集则专收《易》类,如《京氏易传》、《苏氏易传》等,计十一种。第三集则以《通鉴》为主,收《通鉴地理通释》、《通鉴问疑》等六种。第四集专收佛学和数术类,共收《佛说四十二章经》、《数术记遗》等十八种。第五集专收诗话,计收《全唐诗话》、《六一诗话》等十一种。第六集书跋类,收《法书要录》、《广川书跋》等四种。第七集书画类,收有《图画见闻志》、《历代名画记》等十种。第八集收《诗品》、《诗品二十四则》等十二种。第九集收《酉阳杂俎》、《甘泽谣》等九种。第十集收《洛阳伽蓝记》、《东京梦华录》等十二种。第十一集收志怪类,计《搜神记》、《录异记》等六种。第十二、十三集专收题跋,共收有《东坡题跋》、《六一题跋》等二十种。第十四集收《乐府古题要解》、《绍兴内府古器评》等四种。第十五集杂说类,收《梦溪笔谈》、《湘山野录》等十种。有明崇祯中虞山毛氏汲古阁刊本,一百二十册,现收藏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另有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博古斋据明汲古阁本影印本。清朝人张海鹏又在此书基础上加以取舍,更名为《学津讨原》。

猜你喜欢

  • 殷墟书契前编

    八卷。清罗振玉编著。罗振玉,详见《殷墟书契》条。他搜集整理的甲骨、铜器、简牍、明器、佚书等考古资料,均有专集刊行。流传较广的有《殷墟书契》、《三代吉金文存》等。《殷墟书契》所收甲骨,大多数为罗氏自藏。

  • 周礼撮要

    一卷。清潘相(1713-1790)撰。潘相字润章,湖南安乡县(今属湖南)人,乾隆癸未(1763)进士,官至昆阳知州。书首有黄宜中乾隆十八年(1753)序,书凡六篇,天、地、春、夏、秋五官各为一篇,以《

  • 折狱龟鉴

    八卷。宋郑克(生卒年不详)撰。郑克,字克明。河南开封人,宣和六年(1124)中进士,官湖州提刑司干官。郑克认为,五代和凝、和父子的《疑狱集》写得不够详备,于是便采摭旧文,写成《折狱龟鉴》一书作为补充。

  • 龟溪集

    十二卷。宋沈与求(1086-1137)撰。沈与求,字必先,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县)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迁明州通判。上疏论执政,迁兵部员外郎。自劾以为言苟不当,不应得迁,乃除殿中侍御史。曾取古

  • 韵字同异考辨

    五卷。清郭鉴庚撰。鉴庚字莼香,古申人,历主南湖文江诸书院讲席。是编为辨韵字同异而作,择音有数读而义有异同者录之。初依本韵分别写入,并略释其义。凡有二读三读者,字旁以二圈三圈识之,又音注云见某韵。其例略

  • 四书问答

    二十四卷。清戴大昌撰。大昌字斗源,安徽婺源(今安徽婺源)人。官至宣城教谕。是书援引汉唐以来注家古义,下及当代。对朱注多所辨正,用问答体以畅其说,均能折衷至当。其自下己意,发前人所末发者,也有数十条。最

  • 孝经中秘

    一卷。清黄奭(详见《孝经》)编辑。是书引《御览》“某作孝经”一百六十字,跟其他辑本相同。取《路史》校之,二者不同有:“某作孝经,文成而天道立”下有“乃”字,“天”下无“则”字,“玄云”作“玄霜”,“北

  • 唐月令注续补遗

    一卷。续考,一卷。茆泮林撰。茆泮林,字云水,江苏高邮人。茆泮林在刊行《唐月令注》之后,又取《内经》王冰注,校其异同,别纸录出,以补《唐月令注》之遗。凡经文及注中小有差异者,皆载录之,以备参考。续考,则

  • 左颖

    六卷。清高士奇(详见《春秋地名考略》)撰。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高士奇以《春秋》侍讲禁中,奉敕纂《春秋》讲义。他用左氏(丘明)、穀梁(赤)、公羊(高)、胡氏(安国)四传附于经文之后,又搜罗注说

  • 襄如堂四书字体辨

    一卷。清于光华(详见《四书句读辨》)录。是书专为认场认清题字。为免犯规例起见,因就《裹如堂坊本》所辨四书白文中字体,摘录若干,均依字典校正,注明可从可不从。其中有不尽载者,也可依类而得。与通行临文便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