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济阴纲目

济阴纲目

十四卷。明武之望(1552-1628)撰。汪淇笺释。武之望字叔卿,号阳纡,关中(今陕西临潼)人。武氏“幼治儒经”,在关中一带颇具名气,有“关中鸿儒”之称。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尝官吏部主考官等职,后因得罪上司,一度免官归里。万历四十八年(1620)复任南京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右少卿、太常寺卿等职。武氏饱读经史,“学问经济无一不参古圣贤之精微,政治地理无一不超古大臣之纲纪”,“擢巍科,位督宪,功垂青史,为一代名臣。”武氏平时即究心医术,精研歧黄家言,坚持临床,多获经验。著有《疹科类编》、《济阳纲目》等书。与同时代名医王肯堂齐名。武氏对王肯堂的《证治准绳》十分推崇,以其《女科证治准绳》为基础,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编撰成书。书成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最早刊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康熙四年(1665)汪淇重订刊行,改为十四卷。共三十一万字。内容分为调经、经闭门、血崩门、赤白带下门、虚劳、积聚、瘕症、求子、前阴诸疾、胎前门、临产门、产后门、乳病等。调经包括月经生理、病理、经病诊断、调经大法及各种经病证候、调经方药等;经闭门分别论述各种类型闭经的证治;赤白带下包括带下的病因、病理、治则和方药等;积聚瘕症包括各种妇科肿瘤和包块等;求子包括胎孕原理、胎儿保养、不孕症及治疗等;前阴诸疾包括外阴疮肿、阴痒、阴冷、子宫脱垂、交接出血等;胎前门包括孕期调理、妊娠诊断、孕期用药、禁忌,以及各种妊娠疾病、妊娠合并证等;临产门包括临产调护法、催生、正常分娩与异常分娩的处理、胎死腹中的诊断、难产的处理等;产后门包括产生调理及各种产后常见疾病和治法等;乳病包括乳汁不行、乳痛等病的诊治。汪淇为本书作序云:《济阴纲目》一书,其立论自调经始。有纲领,有原委,有分疏。一病之中,三致意焉;一方之设,细详释焉。得其隐微,能尽其变,使人阅之,一团生气浮于纸上,讵非活人之出哉?”此书论述极为精粹,引录资料十分丰富,选方详尽,有纲有目,有论有方,并加注释,集妇科之大成。遣方用药,俱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列方既有经方、时方,又有单方、秘方。各卷皆有眉批,系汪淇对诸证分疏辨核,有益于寻方施治。此书切合临床实用。有明泰昌元年(1620)刊本,天启元年(1621)王槚重刻本,清雍正六年(1728)金玉楼刻本,1958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据蜩寄刊本重校印本。

猜你喜欢

  • 杨家通俗演义

    见《杨家府演义》。

  • 乐经律吕通解

    五卷。清汪绂(生平事迹见《乐经或问》条)撰。汪氏另有《书经诠义》、《乐经或问》等书。此《乐经律吕通解》凡五卷。其取《礼记》乐记一篇为《乐经》,又以理寓于声而器衷于律,故合《乐记》及蔡元定《律吕新书》,

  • 毛诗草木疏校正

    二卷。清赵佑(1727-1800)撰。佑字启人,号鹿泉,浙江仁和(今浙江省余杭县)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督察院左都御史。工制举业及古文。著有《尚书质疑》二卷、《尚

  • 宛雅三编

    四十卷,首一卷。清施念曾、张汝霖编。施念曾字得仍,一字得斋,号蘖斋,安徽宣城人。施闰章孙。生卒年不详。张汝霖,字芸墅,安徽宣城人。生卒年不详。由拔贡而官澳门同知。宣城春秋时为吴地。其诗学昌盛,则著于唐

  • 周易冥冥篇

    四卷。明苏浚(1541-1599)撰。浚字君禹,号紫溪,福建晋江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官至广西布政司参政。该书只解上下经、《系辞》、《说卦》,删《序卦》、《杂卦》。大旨主王弼虚无之说,一切归之

  • 绣吟楼诗钞

    一卷。清谭紫璎撰。谭紫璎,生卒年不详,原名德馨,字凤芝,江西德化人,谭萃清之长女,蔡泽春之妻,清代诗人。此书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刊入嫏嬛别馆《国朝闺阁诗钞》第九集。共收诗十四首。

  • 雅乐考

    二十卷。明韦焕(生卒年不详)撰。韦焕为常熟人,嘉靖年间官任福建仙游县教谕。是书杂引前代论乐之事,抄录成篇。前三卷题为《经书》,都是引六经中言乐之文,《论语》、《孟子》中言乐之文也详为记载。而对《左传》

  • 字考

    二卷。明夏宏(生卒年不详)撰。夏宏字用德,号铭乾,海阳(今广东潮安)人。此书上卷凡三类:误写字、疑似字、误读字;下卷凡二类:通用古字、用通联字。其意在于订正六书之讹,但不能求之《说文》深研古义,照抄后

  • 通山县志

    ①八卷,清任钟麟修,余廷志纂。任钟麟,字玉波,四川苍溪县人,举人,官通山知县。明以前无县志,嘉靖时,邑人朱廷立曾修,未及就梓,后数十年修辑无人。万历九年(1851)县令张书绅莅任,招诸文学子弟,取全楚

  • 三国志辨误

    三卷。不著撰人名氏,也不详时代。据苏州府志记载,陈景云,字少章,吴江县学生,长洲人,少年时跟何焯游,博通经史,长于考订。所著书共九种,其四为《三国志校误》,似即此书。《三国志辨误》一书纠正陈寿《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