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海丰县志

海丰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胡公著修,张克家纂。胡公著字又申,顺天宛平(今北京丰台区)人,举人出身,康熙七年(1668)任海丰县知县。张克家,邑人。海丰,隋为无棣县,明洪武中改为海丰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武定州为府,海丰属之。胡公著上任三年后,以旧志残缺,文献无征,受邑中缙绅之促,将重修邑志。正逢张克家以其所纂邑志十二卷示胡公著,遂付梓以成新志。此志乃张克家私修,公著仅署名而已。克家作邑志时,以旧志为蓝本,邻邑志为参考,又访之故老,得之躬历,经六易稿,几数寒暑,乃辑成书。《海丰县志》康熙九年(1670)刻本。全书十二卷首一卷,分为:卷一沿革表;卷二疆域志;卷三风土志;卷四大事记;卷五建置志;卷六职官表;卷七选举志;卷八赋役志;卷九名宦列传;卷十人物列传;卷十一艺文志;卷十二杂志。卷首有凡例、考订姓氏、总图、城市图、县治图、学宫图和八景图。此志体例仿照正史,故有纪、传、志、表之别。内容言简意赅。其中沿革,考辨殊详。此外,每篇首除冠有小序外,言必引古籍为证,极为精审。(注:今日无棣县)

十卷首一卷。清于卜熊修,史本纂。于卜熊,江南金坛(今江苏金坛县)人,举人,乾隆十一年(1746)任知县。于卜熊莅任,以《海丰县志》康熙十一年(1672)、二十五年(1686)屡经修辑,又已六十年,字迹漫漶,不可辩识,雍正九年分置陆丰后,海丰未有立志,都里人士专属海丰者未有专记,旧所纪载舆图关隘,多已不合。公余之暇,就其所未隶者,按旧本,少为增删而成。《海丰县志》乾隆十六年(1750)刻本。全书十卷首一卷,分为:舆图、都里、建制、经政、皇言、学校、秩官、选举、人物、列女、名宦、寓贤、词翰、邑事、赋役、兵防、杂志、外志十六门,卷未附补编一卷。此志将旧志二十一类,并为十八类,合为十卷。前后编次略异,如旧分舆图为一类,山川、沿革各分一类,现舆图为总,纪山川、沿革即分属舆图内。又记明代循吏冯渠、周一敬。又收录叶梦熊《冯侯遗爱记》、陈子壮《周侯去思碑》。宋文天祥屯兵于此被执,其地有表忠祠,方献之为之记,具载词翰志中。该志尚有同治一年(1866)补刻本和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雍正本。

猜你喜欢

  • 五经通义

    一卷。题缺名。据《隋志》载《五经通义》八卷,无撰人名氏。《唐志》有《五经通义》九卷,题刘向撰。后汉曹褒又有《通义》十二篇。尚未能确考。此本共十七条,文多不全,大概是由辑集而成,只是不注明出处,见于群书

  • 文房四谱

    五卷。宋苏易简撰。苏易简,生卒年不详,字太简,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县)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进士第一,才思敏捷,以文章知名,很受太宗赏识。曾先后任参知政事,以礼部侍郎出任邓州、陈州知州。其著作除《文房

  • 俨山集

    一百卷。《续集》十卷。明陆深(1477-1544)撰。陆深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因忤辅臣,谪为延平同知,后晋为山西提学副使,累官至太常卿兼侍读学

  •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 七经精义

    三十卷。清黄淦(生卒年不详)撰。黄淦字纬文,又字绮霞,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乾隆四十五年举人,生平不详。本书是黄淦为科举文字而作。初刻只有《易》、《书》、《诗》、《礼记》、《春秋》,以后增入《周礼》

  • 读易集说

    不分卷,亦无篇数。清朱勋辑。勋字晋斋,号虚舟,江苏靖江人,官至陕西巡抚,著有《周易集说》、《四书通》等。此书取宋人所论,以程传本义、邵子《观物外篇》、周子《通书》、张载《横渠易说》为主,余兼采东莱吕氏

  • 道州志

    ①十二卷,张元惠修,黄如谷纂。张元惠,北平人,曾任道州知州。黄如谷,邑人,举人,曾任安福县训导。《道州志》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共十二卷。首序、例、图考。正文分为十二志,其一方域志。为目六,曰

  • 管子杂志

    十二卷。清王念孙(1744-1832)撰。王念孙,字怀祖,号石臞,江苏高邮人。乾隆年间中进士,官永定河道。曾撰写阐明古义、校正文字的《读书杂志》。《管子杂志》就是《读书杂志》中的第五种书。王念孙在撰写

  • 韵法横图

    一卷。明末李世泽撰。李氏字嘉绍,上元(今南京市江宁县)人。如真先生(李登)之子。是书初名《切韵射标》,梅膺祚取之与《韵法直图》相配,改称《韵法横图》,附刻于《字汇》后。梅氏序云:“是为李嘉绍氏所作者也

  • 大转轮

    一卷。清徐石麒(详见《买花钱》)撰。杂剧《大转轮》共四折,取材于宋元评话中讼狱一类,写司马貌断狱之事。本书收于《垣庵词曲六种》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