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洋文略
十四卷。清王士祯(详见《古权录》)撰。此集为康熙三十四年(1695)王士祯所自编。共十四卷。书前有其弟子张云章序。士祯以诗名噪一时,有“一代正宗”之誉。其文亦“天姿朗悟”,“自然修洁”。张云章在序中称赞他的老师是当今的李白、杜甫,又说“先生之文,昌黎、柳州之文也。”可见其文在当时亦颇受推重。此集后收入《王渔洋遗书》,有清康熙年间刻本。
十四卷。清王士祯(详见《古权录》)撰。此集为康熙三十四年(1695)王士祯所自编。共十四卷。书前有其弟子张云章序。士祯以诗名噪一时,有“一代正宗”之誉。其文亦“天姿朗悟”,“自然修洁”。张云章在序中称赞他的老师是当今的李白、杜甫,又说“先生之文,昌黎、柳州之文也。”可见其文在当时亦颇受推重。此集后收入《王渔洋遗书》,有清康熙年间刻本。
三十卷。清世宗胤禛(1678-1735)撰。胤禛姓爱新觉罗。年号雍正。初封雍亲王,康熙末,得隆科多,年羹尧之助,以继帝位。即用高压手段对待诸弟。又屡兴文字狱,削除诸王对下五旗军队的统率权,以加强君主专
四十卷。高闶(?-1153)撰。高闶字抑崇,鄞(今浙江宁波)人,宋代著名经学家。高闶八岁即通经史大义,宋高宗绍兴初赐进士第,累官至国子监司业。时兴太学,闶奏宜先经术,高宗然之。南宋初学制多为其所创建,
二卷。唐孙思邈(详见《备急千金方》)撰。“银海”,道家语,指眼睛。《四库全书》在该书《提要》中考证:“银海”指目,在王安石、苏轼之前未见,且此书唐宋志皆不著录,孙思邈本传亦不言有是书,据此断定此书作于
十五卷。清汪绂撰。此书卷首为易学源流、周子太极图说、程子易传序上下篇义本义图说等,卷一至十二为经传十二篇,卷十三、十四为易学启蒙。汪氏以为明初程传朱义并行,程传朱义两失,故依吕祖谦所定古本正之,全录本
十六卷。《续演繁录》六卷。又称《程氏演繁录》。南宋程大昌(1123-1195)撰。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历太平州教授、秘书省正字、著作佐郎、秘阁修撰、秘书
一卷。清方宗诚(1818-1888)撰。方宗诚字存之,安徽桐城人。著述有《春秋集义》十二卷、《孝经章义》一卷、《柏堂文集》六编九十余卷等。宗诚学宗紫阳。是书不以《孝经刊误》为是,认为孝经全书文理接续,
八卷。明姚夔(1414-1473)撰。姚夔,字大章,桐庐(今浙江桐庐县)人。明正统七年(1442)进士,授吏科给事中。景泰初,擢南京刑部右侍郎。天顺七年(1463)累进礼部尚书,改吏部,加太子太保。著
二卷。清沈豫(详见《读易寡过》)撰。沈豫字小旉,号补堂,萧山(今浙江萧山)人,文学生,精《左传》学。东汉学者服虔注《左传》,号为精审,曾与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并立于学官。南北朝时,河洛流行服虔注,江左
一卷。附《六书杂说》一卷,《八分书辨》一卷。清杨锡观撰。参见《六书辨通》。从冠于卷首的黄之隽《篆学三书序》得知,黄氏所撰的《篆学三书》为《秦篆韵编》、《正字启蒙短笺》和《六书例解》。此《六书例解》凡六
三十二卷。《续稿》三卷。清冯煦(1843-1927)撰。冯煦,字梦华,号蒿庵,晚年自称蒿隐公,江苏丹徒(今镇江)人。光绪进士,授编修,官至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任安徽巡抚间,上书清廷请用尊主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