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潜书

潜书

四卷。清唐甄(1630-1704)撰。唐甄原名大陶,字铸万,后更名甄,号圃亭。四川达州(今达县)人。顺治十四年(1657)举人,官山西长子县知县,不久罢归,侨居苏州,从事著述。著作除《潜书》外,还有《毛诗传签合义》、《春秋述传》、《圃亭集》等。《潜书》原名《衡书》,书仿王充《论衡》之体,意在权衡天下;后改为《潜书》,意为潜而待用。《潜书》前后历时三十年而成,为甄之代表作。全书分上下两篇,每篇又各分上下。共九十七目,上篇五十目,多言学术;下篇四十七目,多言政治。其言学,上尊孟子,下及陆九渊、王阳明,宗王阳明致良知之说,但反宋儒理学家只谈心性不讲事功,认为事功出于心性之修养,心性修养应表现为事功,两者应互相结合。其论治则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革新政治、整顿吏治、重用贤才、赏罚分明、重视学兵、鼓励农桑、富民为先等措施。唐甄提出,“天子虽尊,亦人也”,甚至谓“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他主张“位在十人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处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之上者,必处天下之下”,“接贱士如对公卿,临鄙夫如对上帝”。他还对忠孝仁义等封建道德作出了某些批判。唐甄主张富民,认为“为治者不以富民为功,而欲幸致太平,是适燕而马首南指也”。其言论表达了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对后世影响较大。潘来《潜书序》谓其言“皆人所不及见、不敢言者,先生独灼见而冒言之”。即或称此书为“诋诬烈皇”,有“种种悖谬”,而拒绝为唐甄写墓志的王源,也谓“其论学、论兵诸篇,卓识伟论,非近代所有”(《书唐铸万〈潜书〉后》)。梁启超更称此书多“惊心动魄”之言(《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章太炎称此书直接孟子、荀子、王守仁,下启戴震(《章氏丛书·文录·徵信论上》)。现代学者则谓此书是我国重要的思想启蒙著作,影响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潮。该书有王闻远原刻本、光绪九年(1883)李氏刻本及光绪三十一年(1905)邓氏翻刻本。又有中华书局1955年点校本、1963年增订本、1984年重印本及1984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注释本。

猜你喜欢

  • 白斋竹里集

    七卷。明张琦(约1512前后在世)撰。张琦,字启玉,号白斋,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人,生卒年不详。明弘治十二年(1498)进士,知兴化府,升本司布政使参政。著有《白斋竹里集》。是集共七卷,前有琦自序,称

  • 东周列国志

    二十三卷一百零八回。明冯梦龙(详见《古今小说》)、清蔡元放编。蔡元放号野云主人、七都梦夫,清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不详。曾评点陈忱著《水浒后传》。《东国列国志》是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事起自周宣王

  • 古经解钩沈

    三十卷。清余萧客(生卒年不详)撰。萧客字仲林,号古农,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年十五通九经,尤耽古籍,曾辑注雅别抄,就正于惠栋,成为记名弟子。直隶总督方观承聘修《畿辅通志》,以目疾归,教授乡里,时称其

  • 蜕庵集

    四卷。元张翥(1287-1368)撰。翥字仲举,号蜕庵先生。元晋宁(今山西临汾)人。至元初,因荐为国子助教,寻退居淮东,复起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预修宋、辽、金三史。累迁翰林学士承旨,河南行省平章政事。

  • 巢氏诸病源候总论

    五十卷。隋巢元方(约550-630)等撰。巢元方,隋大业中太医院博士,余事不详。隋大业六年(610),巢元方奉诏主持修成《诸病源候论》。此书又名《诸病源候总论》,《四库全书》题《巢氏诸病源候总论》,简

  • 梅花馆诗集

    一卷。《诗余》一卷。清汪韵梅撰。汪韵梅,字雪芬,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常熟言应千之妻。清代诗人。有诗《书感》曰:“无限沧桑感,临风慨叹频、科名谁济美,使节早承尘。留得书香在,何妨生计贫。所嗟是巾帼,有

  • 历代刑官考

    二卷。清沈家本撰。沈家本(1840-1913),字子焜,号寄簃,浙江吴兴(今湖州市)人。光绪进士,官至山西按察使、修订法律大臣等。清末,朝廷内外议论更改官制之风颇为强烈,沈家本就是为了适应这种形势而著

  • 续春秋左氏传博议

    二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埤疏》)撰。宋代学者吕祖谦授徒东阳,取《左传》中有关治乱得失的史事,疏说于下,成《左氏博议》(又名《东莱博议》)二十卷。王夫之此书与吕祖谦之书体例略同,以议论为主,多与《春秋

  • 华严孔目章

    八卷。唐代释智俨撰。智俨生平事迹详见《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记》辞条。《华严孔目章》全称为《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简称《孔目章》。是对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华严经》的论释,它把一切佛教流派分为小教,始教

  • 周易辑说明解

    四卷。旧本题宋冯椅(详见《厚斋易学》)撰。四库馆臣认为该书当为《厚斋易学》的别行伪本。其考证说:冯椅原书,《宋史·艺文志》作五十卷,此本卷数悬殊。这是不相合的第一点。又朱彝尊《经义考》引《中兴艺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