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熊襄愍尺牍

熊襄愍尺牍

四卷。明熊廷弼(1569-1625)熊廷弼,字飞百。湖广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万历进士。万历四十七年(1619),任辽东经略。当时后金(清)崛起,他招集流亡,整肃军令,训练部队,加强防务,在职年余,后金军不敢进攻。熹宗即位,魏忠贤专权,他被排挤去职。天启元年(1621)辽沈、沈阳失守,再任经略,而实权落入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王化贞手中。化贞大言轻敌,不受调度,次年大败溃退。他同退入关,后被魏忠贤冤杀。著有《辽中书牍》、《熊襄愍奏议》。是书首载姚莹序,略言熊襄愍公,自钞初次经辽军中,与人尺牍,现刻集内者,仅二十余篇,其未刻者,犹二百三十余篇。读此,乃知诸人所为倾侪及姚宗文疏劾弃群议布难独见。当时廷议皆以用愍煖兔诸部,攻东为奇策,独公不谓然。此其所谓弃群策,不见公诸书,安知煖兔不为用之情形。神宗加天下赋八百万,饷辽东者五百万,而户部、兵部应付不力,读诸书然后知草缺、马缺、饷缺、粮缺、兵逃、将逃之实。此史传所未尝载。至于军中号令条教,为古人兵书所未言者,多见愍公与将帅书,可为法者不一。昔得愍公手书此本王昆陵,清江夏童石塘太守,见而刻之,以广其传。是书分四卷。卷,首答李总兵怀信、与柴李贺三总兵、至回同知张文达。卷二,首答文受寰,(即蓟辽总督文球),至与高监军(即监军道高出)。卷三,首与元静初掌科(即元诗教),至袁位字永道(即袁应泰)与元元静初掌科。卷四,首与柴总兵(即柴国柱),至答周毓阳。兹详为厘核,诸书多无年月。惟卷四,与兵部书后之与周毓阳书,细注庚申三月,似止于此时。按文球以万历四十七年(1619)九月总督蓟辽。天启元年(1621)七月疾去。周永春以万历四十六年(1618)八月巡抚辽东。泰昌元年(1620)九月忧去。代永春者,即为袁应泰,而卷四答袁位字书,仍称永道,不称辽抚。则是书所载尺牍,未及廷弼解经略之时,恐尚非初次经辽尺牍全稿。按奏议内奏旨交代疏,在泰昌元年(1620)十月十七日,距三月,尚多七八月,末有道光十六年(1836)湖南邵阳魏源跋。熊襄愍万历末,经略手札二百五十四首。今集中所刊书札,皆天启初再起经辽时作,其万历初任,仅二十余札,不及此十分之一。有光绪二十二年(1896)刊本。

猜你喜欢

  • 唐氏遗编

    四卷。宋唐棣(生卒年不详)编。棣字彦思,宜兴(今江苏省宜兴县)人,尝受业于程颐。棣与其他程氏门人共记平日与程颐问答之语而成此书,已载入《二程遗书》。康熙中,唐棣裔孙一学等重刊于家塾,易以《遗编》之名,

  • 珍珠船

    四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纪》条)撰。此书杂采小说家言,凑集成编,共四卷。书中所引,概不著所出,只是在卷一中标有《笔谈》、杂录,以及“以上寺塔记”。卷四中标有《因话录》、赵璘等字样,余皆不标明出处

  • 全史日至源流

    三十二卷。清许伯政(生卒年不详)撰。许伯政字惠棠,一字石云,巴陵(今湖南岳阳)人。乾隆进士。著有《易深》、《诗深》、《春秋深》等。是编主旨在于稽考经史传注中的至朔气闰是否符合实际天象并纠正记载中的误失

  • 白田草堂存稿

    二十四卷。清王懋竑(1668-1741)撰。王懋竑,江苏宝应(今江苏扬州)人,字予中(一作与中),号白田。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授安庆府教授,后以老病辞归。本集计文二十卷,诗四卷,末附“行状”

  • 鼓掌绝尘

    四集四十回。题“古吴金木散人编”,其真实姓氏不知。孙楷第据临海逸叟叙推断:“刻书者为书林龚某,撰小说者为吴某,当亦选家者流。”该书为小说集,分“风、花、雪、月”四集,每集演一篇故事,共四篇。每集又分十

  • 古香斋袖珍板书

    十种,九百零三卷。清高宗敕辑。清乾隆十一年(1746),高宗弘历命刻袖珍板书十种,“古香斋”是弘历为皇子时读书之地,因以为名。所刻十种为:《资治通鉴纲目》二十卷、《渊鉴类函》四百五十卷、《御选古文渊鉴

  • 逸民传

    二卷。明皇甫濂(1507~1560)撰。旧本题皇甫涍撰,但考《明史·艺文志》及《江南通志》均有皇甫濂《逸民传》二卷,传写误笔,皇甫涍为皇甫濂兄。皇甫濂,字子约,一字道隆,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嘉

  • 前七国志

    见《孙庞斗志演义》。

  • 王文成全书

    三十八卷。明王守仁(1472-1529)撰。王守仁,字伯字,自号阳明子,浙江余姚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兵部,因忤刘瑾,杖阙下,谪贵州龙场驿丞,起为南刑部主事,累官至南兵部尚书、

  • 敦煌写本篆书千字文

    一卷。梁周兴嗣撰。周氏生平著述,见《敦煌写本真草千字文》。此卷首尾均泐,见存之文,自“匡合”字起,至“九州”字止,正文全用篆字,旁有楷书释文似为初学而设。其文辞与通行之周书无殊,惟书艺未精,篆法间违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