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熹平石经残字

熹平石经残字

一卷。清陈宗彝刻印。宗彝字雪峰,原名秋涛,江宁(今江苏江宁县)人,嗜金石古籍。他所刻印的蜀石经残字,也已著录。这卷《熹平石经残字》,就是清道光三年,与蜀石经同时刻印的。此书所刻,凡《尚书·盘庚》一石,《论语》之《为政》、《尧曰》二石。《盘庚》仅存“或迪自怨”一段,不足三十字。《为政》仅存“道之以德”一段,不足六十字。《尧曰》仅存“不蔽”一段,不足三十字。总共不足二百字。前面是“熹平石经残字”六字,继之以唐中冕写的前言。次列石经残字,先列《盘庚》,后为《为政》、《尧曰》。每段经文都有释文,并附有宗彝所写的简略的考释。其后则是宗彝的记言,再后则为朱珔、汪燡、顾千里、袁廷恺、宋翔凤、盛大士诸人的题咏。最后又以宗彝的记言结束。宗彝所刻的这三段残字,翁方纲早已摹刻过了。翁氏所撰的《石经残字考》,其经文字体的异同,以古今各本相较,也极为详备。考察石经残字的人,本只要看翁氏所刻就行了。陈氏所刻的,不但存字少,考释也过于简略,与翁氏之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从来摹刻熹平石经残字的人,都是刻在石头上的。例如申铁蟾在关中刻的,放在碑林之中;翁方纲在北京刻过,又在江西刻过,放在南昌学舍。只有陈宗彝改为木刻,这是他的首创。其用意是既保存残字原貌,又便于翻阅。这用意是好的,值得取法。可惜他囿于所见,未能把所有存世的熹平石经残字都刊刻出来。有《百一庐丛书》本。

猜你喜欢

  • 书经周礼皇帝疆域图表

    不分卷。清廖平撰。此书共四十二篇,从《王制九州三服千里一州图》一直到《书经·周礼大小分统表》。本书卷帙浩繁,是廖平《六译馆丛书》中篇幅较长者。廖平于此书,思虑较为细致,凡是《尚书》、《周礼》两部书中的

  • 岳武穆尽忠报国传

    七卷二十八则。不题撰人,据金世俊“叙”及“凡例”后题署,知编撰者为于华玉。于华玉,字辉山,金坛(今江苏金坛)人。生卒年不详,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曾任浙江西安、孝乌知县。该书为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 青城山人集

    八卷。明王璲(1349-1415)撰。王璲,字汝玉,后以字行。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洪武中举浙江乡试。以荐摄府学教授。建文元年(1398)改应天(今江苏南京)训导。永乐初,擢翰林五经博士,官至左春圬左

  • 古音附录

    一卷。明杨慎撰。杨慎事迹见“俗言”。是书专取古韵异读之字,详考其音义异同,征引颇富。然冗杂而无条理,盖是编乃慎在滇时凭记忆所及随手摘录者也,复见及牵引武断之说时或有之。有《函海》本。

  • 明儒言行录

    《正录》十卷,《续录》二卷,并为清沈佳撰。沈佳字昭嗣,号复斋,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官至安化知县。师从于汤斌,然斌参酌于朱熹、陆九渊之间,佳则一宗朱熹。平生著

  • 四书辨疑

    十五卷。本不署作者姓名,以书中之语推求,当是元人所为。朱彝尊《经义考》著录撰《四书辨疑》者四家,为胡云峰、陈天祥、陈成甫、孟长文等四人。该书多取元王若虚非诋《四书集注》之语,且据苏天爵《安熙行状》所云

  • 六经图

    ①六卷。宋杨甲(生卒年不详)撰,宋毛邦翰补。杨甲字鼎卿(一说为嗣清),遂宁(今属四川省)人,乾道二年进士,有诗文传世。邦翰字号及生卒年月均不详,衢州江山(今属浙江省)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乾道初官抚州

  • 郧阳县志

    十卷,清周瑞、定熙修,贾洪诏等纂。周瑞,字芝房,湖南巴陵人,附生,官郧阳知县。定熙,字春圃,满洲人,举人,继周瑞知县事。贾洪诏,字金门,均州人,进士,官云南巡抚。郧阳县志自张杞修后,侯世忠续编志略。周

  • 祐山杂说

    一卷。明冯汝弼(约1545年前后在世)撰。冯汝弼,字惟良,平湖人,生卒年均不详。历官工科给事中、潜山县丞等。著有《祐山文集》、《诗集》和本书。《祐山杂说》一书自记生平琐事。然而书中也记他人事,书末载种

  • 王门宗旨

    十四卷。明周汝登(生卒年不详)撰。周汝登字继元,号海门,嵊县(今属浙江)人。万历进士,历任南京工部主事、两淮盐运判官、南京尚宝卿等职。学宗王守仁,并有意融合儒、释二家。著有《海门先生集》、《圣学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