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和文集
清王珻(约1720年前后在世)撰。王珻,字石和,又字韫辉。孟县(今河南孟县)人。康熙五十九年(1706)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本集无卷数,多为议论文,但所记历史事实虽与正史多有不合,但笔意纵横,颇有气势。可与史书对照阅读。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存目》加以介绍。
清王珻(约1720年前后在世)撰。王珻,字石和,又字韫辉。孟县(今河南孟县)人。康熙五十九年(1706)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本集无卷数,多为议论文,但所记历史事实虽与正史多有不合,但笔意纵横,颇有气势。可与史书对照阅读。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存目》加以介绍。
十八卷,首一卷,清赵宗耀等修,刘树德等纂。赵宗耀,广东人,举人出身,同治二年(1863)任彭泽县知县。刘树德,岁贡出身。彭泽县志,创自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弘治万历间,相继两修,及清修于康熙二十
七卷。清喻逊撰。逊字时敏,号莲峰。湖南宁乡人。其说易以《周易折中》、《周易述义》为主。凡卦爻下之注先训义,次集说,间于爻下注易象。其训义皆本于《周易折中》、《周易述义》二书,但误者颇多,尚秉和曾详为辨
十卷。清欧阳辂(1767-1841)撰。欧阳辂原名绍洛,字念祖,号磵东,湖南新化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举人。后屡试不第。道光二十一年(1841)卒,年七十五。欧阳聪慧,九岁补县学生员,尚清贫。博
二十二卷。清张宗橚(1705-约1775)辑。张宗橚字泳川,号思岩,海盐(今属浙江省)人。生于康熙四十三年(1705),约卒于乾隆四十年(1775)。张氏为海盐世家,代有闻人。其兄张宗楠辑有王士祯《带
一卷。清巢鸣盛(生卒年不详)撰。巢鸣盛,字端明,号崆峒,止庵,浙江嘉兴人,崇祯年间中举人,明亡后归隐。《老圃良言》是巢明盛依邻人老圃所讲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实验取得效果后,将平时记录整理成的一本农学著作
十卷,宋司马光(1019-1086)撰。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后人称司马温公,陕州夏县涑水乡(现属山西夏县)人,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宝元时进士。治平三年(1066),献所撰修《通志》八卷,准自辟
八卷。明陈怡编。陈怡,吴县(今属江苏)人,生平仕履不详。其祖父陈祚,字永锡,永乐进士,授河南布政司参议,因事落职。洪熙初年,起为监察御史,终于福建按察司佥事。陈祚在诸官任内,很有清直之声。为旌扬其祖的
十二卷。明张一卿编。张一卿,字次公,自号求知居士,安徽泾县人。生卒不详。本书辑历代表章,上起六朝之末,下逮于元。然六朝不过庾信、卢思道等数篇。元只阿噜台一篇。余皆唐、宋之作。分八门,即:贺、进上、辞让
一卷。清刘恭冕(详见《何休注训论语述》)撰。恭冕完成其父刘宝楠的《论语正义》(见《论语正义》)是书为《正义》刊后行的续作,为补《正义》之缺。其勼集先儒古谊,参考诸家之说,条举件系,写出留在家中,未及润
四卷。《拾遗》一卷。明戚雄编。戚雄字世英,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至监察御使。戚雄以赵鹤所编《金华文统》弃取不当而编本书,乃取其乡先辈潘良贵、范浚、吕祖谦、陈亮、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