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画山水赋

画山水赋

一卷。后附《笔法记》一卷。旧本题唐荆浩(生卒年不详)撰。荆浩,字浩然,因隐于大行山之洪谷,故号洪谷子,河南沁水(今属山西)人。亦有人认为荆浩为五代之后梁人。荆浩博通经史,善属文,书法宗柳公权,工画佛像,尤妙画山水,著《山水诀》一卷。元汤垕《画鉴》称荆浩之山水画为唐末之冠,其《山水诀》为范宽辈之祖,故此书之本名当为《山水诀》。自汉至唐末,赋体文数变,是书中虽用骈词,然其中或有韵或无韵,仍如散体。至于其后之“笔法记”一卷,说法不一:《王氏画苑》载之曰“画山水录”,《唐书·艺文志》则称曰“笔法记”一卷,陈振孙之《直斋书录解题》则作“山水受笔法一卷”,盖陈氏所记为其本名,唐志所载为其简称,《王氏画苑》所注为后人改名。《画山水赋》一卷总结山水画之旨要:“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豆人,此其格也。”以精到的笔法概括出山水画的基本布局:远山无坡、远水无波、远人无目、远树无枝等等,对山水之画颇具启发。《笔法记》一卷称其隐居且躬耕太行洪谷之时,于山谷石岩间遇一叟,得其讲授笔法“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其中亦品评古今善画名家,尤推重王右丞等,对于名画家吴道子,则以为“笔胜于象……亦恨无墨”。以上二书之语虽显拙涩,中间忽作雅词、忽参鄙语,似为稍知字义而不知文格之艺术家所依托为之,非本书原有,但其论亦颇具可采者,对后世作山水画仍具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书有明刊本、《画苑》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读中庸记

    一卷。清范泰衡(详见《读大学记》)撰。是书大都本于《章句》,稍参考《辑略》、《或问》之旨。也是分节为说,而理较显豁。驳语类言戒惧是由外以尽于内,慎独是由内以及于外。称经文首言须臾不可离,归重于不睹闻与

  • 五车韵瑞

    一百六十卷。明凌稚隆(生卒年不详)撰。凌稚隆著有《春秋左传评注测义》。本书仿《韵府群玉》,而又稍加变化其体例。在每一韵之下,先列小篆一字,之后以韵隶事。其排列的顺序为:经、史、子、集、杂。又以赋、颂、

  • 于野集

    七卷。清王原(约1703前后在世)编。王原初名深,字仲深,号西亭。青浦(今属上海市)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知茂名县,有惠政,官至工科给事中,因直言降职归。学以濂洛为宗,著有《学庸正讹》、《

  • 食古录

    一卷。清陈伟撰。陈伟概况详见《愚虑录》条。是编为陈伟丁亥(1887)、戊子(1888)二年浏览各家经说所抄撮的笔记,间以附录自己的见解。每篇之后标以年月,其体例与《愚虑录》相同。所录范围广泛,如汉宋经

  • 新出汉魏石经考

    四卷(影印原稿本)。吴维孝撰。维孝字峻甫,率宾人。书前有宋文蔚、刘芝叟、陈景陶的序以及吴氏的叙目。首卷是汉石经残字,二卷为魏石经残字,三卷是魏石经残字考释。四卷以周氏、马氏所藏以及破碎的魏石经残字作为

  • 重编琼台会稿

    二十四卷。明邱浚(1418-1495)撰。邱浚,字仲深,号琼台,别署赤玉峰道人,琼山(今属山东)人、景泰五年(1454)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编修,迁学士,后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卒谥文庄。著有

  • 瑞应图残本

    一卷。不著撰人姓名。此书援引梁孙柔之《瑞应图》及宋书《符瑞志》中有关内容而成,但已残缺,主要记载天地间“瑞应”之物,如用神龟、青龙、朱雀等来附会封建统治政权等内容。如青龙条”:“青龙水之精也,乘云雨而

  • 十愿斋易说

    一卷,《霞舟易笺》一卷。明吴钟峦撰。钟峦字峦稚,号霞舟。江苏武进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官至桂林府推官。鲁王监国,以为礼部尚书。后来自焚而死。此编每卦摘笺数语,只有上经三十卦,没有下经,似乎不是

  • 春秋规过考信

    三卷。清陈熙晋(1791-1851)撰。熙晋一名津,字析木,号西桥,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优贡生,以教习、知县累官宜昌知府。治《左氏春秋》。他认为杜预解经,锐于立言,疏于稽古,父子并仕显要,身为司马氏

  • 宿迁县志

    十九卷。清李德溥修,方骏谟纂。李德溥,字伯泉,号湘浦,河南监漳人。咸丰八年(1858)举人,同治四年进士,九年知宿迁县事,十一年复任。著有《蛾木斋诗文集》、《宦海一勺》等。方骏谟,字元徵,一字耐余,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