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溪外传
十八卷。清陈鼎(详见《东林列传》)撰。记载明末清初之事,分为忠义、孝友、理学、隐逸、廉能、义侠、游艺、苦节、节烈、贞孝、闺德、神仙、缁流十三部。立传人物事迹,多为传主亲友或本人选送,如本书卷首就有一则《征事启》云:“凡有事实,可寄至江宁承恩寺前刻匠蔡丹敬家,或扬州新盛街岱宝楼书坊转付”。故记述多有标榜浮夸之词,其间怪异之事,尤近于小说家言,不全为实录。有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刻本,四册(现藏北京图书馆,存十五卷);《常州先哲遗书》(第一集附)本。
十八卷。清陈鼎(详见《东林列传》)撰。记载明末清初之事,分为忠义、孝友、理学、隐逸、廉能、义侠、游艺、苦节、节烈、贞孝、闺德、神仙、缁流十三部。立传人物事迹,多为传主亲友或本人选送,如本书卷首就有一则《征事启》云:“凡有事实,可寄至江宁承恩寺前刻匠蔡丹敬家,或扬州新盛街岱宝楼书坊转付”。故记述多有标榜浮夸之词,其间怪异之事,尤近于小说家言,不全为实录。有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刻本,四册(现藏北京图书馆,存十五卷);《常州先哲遗书》(第一集附)本。
不分卷。清汤西箴撰。是书首有其兄汤自超序及凡例。大旨遵朱注,兼参众家。但不载朱注。所采众家之说,也不标明姓氏。偶尔抒发己见,则以“按”字加以区别。逐字逐句,分疏意义,以便初学。于章首揭明书旨,章后申明
八卷。宋江遹撰。江遹,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辛亥十月,立太学生三舍法,分外、内、上三舍。江遹自称杭州州学内舍生,著有《冲虚至德真经解》二十卷。唐天宝元年,诏号列御寇为冲虚子,其
十卷。清杨昌浚等编。杨昌浚,湖南湘乡县人。历任浙江巡抚、漕运闽浙陕甘总督等职。是书为作者任浙江巡抚时编辑,其卷一为职名凡例、卷二、卷三为上谕、章奏、文牍,卷四为抗属原征细册,卷五为嘉属原征细册,卷六为
三卷。清黄炳垕(1815-1893)撰。炳垕字蔚亭,浙江余姚人,系谱主七世孙。谱主黄宗羲(1610-1695),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曾领导复社
二十五卷首一卷,清姚念杨等修,赵裴哲纂。姚念杨,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曾任益阳县知县。赵裴哲,益阳县人,候选教谕。《益阳县志》同治八年(1869)刻本,共二十五卷首一卷,分为十二门。一,舆地志,为目七
二卷。大传章旨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前面只署“上谷手授”,不知是谁,也不详其时代。其书于六十四卦各为总说《大传》章旨,于各章也总为疏解,都没有什么奥义。《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五卷。宋陈世崇撰。生卒年不详。陈世崇字伯仁,号随隐,崇仁(今江西崇仁)人。(一作临川)随父入宫禁,仍充东宫讲堂说书,兼两宫撰述。后仕皇城司检法。受贾似道排挤,退隐归乡,入元著《随隐漫录》。此书多记同时
一卷。清赵曾望(?-1874)撰。曾望字绍庭,江苏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篇首有自序,举著书大旨:一有洗伐无穿凿,二有援引无挦扯,三有箴规无毁谤,四有疆界无门衣。书中自创新解,说多可喜。如《论语·子
三十卷。清林伯桐(详见《毛诗通考》)撰。该书名曰识小,而所论均纯系大义,不免与书名相违耳。伯桐此书,盖在所著《毛诗通考》之下。该书有修本堂本、岭南遗书本。
二卷。清白永贞编。白永贞详见民国《辽阳县志》。《辽阳乡土记》光绪三十四年(1908)铅印本,全书二卷。其书体例基本仿照《辽阳县志》而作,故驳杂不伦。历代沿革、政绩、兵事等,大抵取材于《盛京通志》,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