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阳仲公李先生文集
三十一卷。又名《俟庵集》。元李存(1281-1354)撰。存字明存,更字仲公。时称俟庵先生。饶州安仁(今属江西)人。少博览典籍,喜为文章。后从上饶陆九渊学。诗文平正醇雅,不露圭角。此集为其子卓所编。共诗十一卷,文十九卷,附录一卷。前有明永乐三年乙酉(1405)邹济序,及危素所作墓志,末附虞集书一首。有明永乐三年(1405)李光刻本,现藏北京图书馆。《四库全书》本题名《俟庵集》。另有清全氏鲒埼堂抄本,题为《俟庵李先生文集》,也藏于北京图书馆。
三十一卷。又名《俟庵集》。元李存(1281-1354)撰。存字明存,更字仲公。时称俟庵先生。饶州安仁(今属江西)人。少博览典籍,喜为文章。后从上饶陆九渊学。诗文平正醇雅,不露圭角。此集为其子卓所编。共诗十一卷,文十九卷,附录一卷。前有明永乐三年乙酉(1405)邹济序,及危素所作墓志,末附虞集书一首。有明永乐三年(1405)李光刻本,现藏北京图书馆。《四库全书》本题名《俟庵集》。另有清全氏鲒埼堂抄本,题为《俟庵李先生文集》,也藏于北京图书馆。
一卷。明末清初人钱邦芑(生卒年月未详)辑。钱邦芑字开少,江苏丹徒人。明诸生,隆武时授御史,永历帝立,以原官巡抚四川。钱邦芑力主与大西联合抗清,为马吉祥辈所抑,郁郁不得志。永历入缅,钱邦芑走闽粤为僧,号
清陆奎勋撰。陆奎勋字坡星,平湖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官任翰林院检讨。该编讲易,以朱子为宗的有十分之六,以诸儒者为宗的有十分之四,偶尔也以他自己的意见训释,较前人也没有太大不同。只是说伏羲只画
十五卷。清汪绂撰。此书卷首为易学源流、周子太极图说、程子易传序上下篇义本义图说等,卷一至十二为经传十二篇,卷十三、十四为易学启蒙。汪氏以为明初程传朱义并行,程传朱义两失,故依吕祖谦所定古本正之,全录本
八卷。朝鲜李縡撰。李縡字熙卿,号陶庵。牛峰人,生卒年未详。朝鲜近代著名学者。此书以冠、婚、丧、祭四礼为纲,四礼之下又各统若干小目:冠礼;冠、笄;婚礼:议婚、纳采、纳弊、亲迎;丧礼:初终、袭、小敛、大敛
五十八卷。附《春秋纲领》一卷,《春秋图说便考》二卷。清吴凤来撰。凤来字九成,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清代《春秋》学者,乾隆庚辰(1760)进士,官至广西象州知州。该书务通经旨,不废传也不尽从传,以《春秋
一卷。姚秦释僧肇撰。僧肇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注》条。《肇论》为僧肇的论文集。卷首载《宗本义》解说本无实相法性,性空缘会五名一义之宗旨,概括全书大意。后载四篇论文:第一,《物不迁论》,发挥般若性空
十卷。明周文采(生卒年不详)编。周氏生平事迹不详。李时珍《本草纲目》引作周良采。弘治年间(1488-1505)曾任宪宗第四子朱祐兴献王府良医副使。著有《外科集验方》一书。此书成于弘治八年(1495),
一卷。汉邹阳(生卒年不详)撰。邹阳,齐(今属山东)人。初与吴严忌、枚乘等俱侍吴,吴王因立太子一事怨恨朝廷,阴谋反叛。阳上书极谏,吴王不纳。阳恐祸己,与枚乘、吴严忌至梁,跟随梁孝王。后羊胜等人嫉妒邹阳才
不分卷。明贾三近(1534-1592)编。贾三近,字德修,号石葵。山东峄县(今山东枣庄)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事迹明史本传有载。著有《东掖漫稿》。本书皆采录寓言。名为“滑耀”,
四卷。清屠寿徵修,尹所遴纂。屠寿徵,康熙十一年(1672)任临朐知县。尹所遴,邑人,贡生出身。屠寿徵宰临朐,即奉普修全国郡邑地志之檄,纂修邑乘,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王家士志距当时已近百年,时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