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登天岳山记

登天岳山记

一卷。清李元度撰。李元度(1821-1887),字次青,又字笏庭,自号天岳山樵,晚号超然老人,湖南平江人。道光举人,受曾国藩器重,咸丰间转战皖浙,卓然儒将。官至云南按察使,终于贵州布政使。博学能文,尤肆力掌故地理之书,著述颇丰,其《国朝先正事略》、《国朝彤史略》、《名贤遗事录》均为传世之作。天岳山位平江县东北,李元度居处距山一百二里,其族人住山麓。光绪三年(1877)九月,偕族人同游天岳。是记首述南纪之山,高千百计,衡山外天岳最高,为一千八百丈。丹岩为最,其高峻可与衡山相比,由山麓至丹岩尚二十里。游山之日正值阴雨,迳入丁家洞,见危峰插入天际,飞泉行山脊,成沟坎,深及仞,水流坎中悠悠然,此为他山未见之景。久之白云起峰巅,掩其顶,寻合山而露顶,若泛洞庭,银盘内承青螺十二个,行云气中,云散山诸形状一览尽收眼底。夜宿太平庵,观缆船石,传说是大禹维舟处。次日雨停云散,出寺陡危岩,忽又云起,如兜罗绵四山,有云自远飞来,渐飞渐逼,可攀可揽,其径更险,山更奇。久之始达丹岩,传说葛勾漏烧丹处,故以名岩。丹岩山体遒厚,平壤宽广,道家称之为第二十五洞天。有山人王氏,七十五岁,居岩楼五十余年,深谙山中事,向导观石田三亩诸胜。顷而云复大起,改道普济庵,觅别径穿云而归。李元度言,游兹山宜秋高气爽,其游山三日,虽未开云,但观得奇诡百出,变态几尽,转以云胜。又言山有禹篆,未能搜岩剔藓,一观真迹,他日当再游求之。宋代孟琪,摩崖书“洞天幕阜”,字尚依稀可辨,故此山也名幕阜山。此书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四帙。

猜你喜欢

  • 毛诗考证

    四卷。清庄述祖(1750-1816)撰。述祖字葆琛,江苏武进县人,清代学者。乾隆四十五年进士,官山东潍县知县,迁桃园同知,不满一月,以养亲乞归。自此,闭门著书,精研训诂及儒学,擅长考证,亦能诗。其著述

  • 标孟

    七卷。清汪有光撰。有光字谦子,安徽新安人。是书首有曹贞吉序及有光自序,题曰《标孟》,行间有评,每节后又有总评,颇能发挥妙蕴。自序言“当今之世,而不急急焉以文诱人,则孔孟或几乎息”。其意欲学者沿袭孟子之

  • 周叔夜集

    十一卷。明周思兼(约1561前后在世)撰。周思兼生平详见《道学记言》条。是集为周思兼诗文选集。乃王世祯所选编。凡十一卷。前有王士祯撰《贞靖周先生传》,未有万历十年(1582)冯大受后序及方应选诸人跋。

  • 佩兰室诗集

    一卷。清杭佩兰撰。杭佩兰,生平不详,江苏江都人,刘伯和之妻。清末诗人。此书有宣统元年(1909)排印本。书前有杭积昌、解崇辉所作的序言,书后有王鉴所作的跋语。共收六十五首诗,书末附其夫刘伯和《莱州攀辕

  • 璞堂文抄

    十一卷。清许重炎(约1766年前后在世)撰。许重炎字少来,荆溪(今江苏省常州)人,许昌国之子,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重炎工诗,著有《璞堂文抄》十一卷。本集多讲学之文,而持论平允,无喧争门户之习,对忠孝节

  • 读管子札记

    三卷。清陶鸿庆(生卒年不详)撰。陶鸿庆著有《读诸子札记》,《读管子札记》是收入《读诸子札记》中的第六种。在《读管子札记》中,陶鸿庆阐述了自己对《管子》一书的看法,但有时根据己意妄改原文,出现错误。《续

  • 二程遗书

    二十五卷,附录一卷。宋二程门人所撰。二程,即宋程颢、程颐。程颢(1032-1085),字伯谆;程颐(1033-1107),字正叔,后人称为伊川先生。兄弟二人出身于中等官僚家庭。他们的父亲程珦历任大理寺

  • 黄帝内经素问吴注

    详见《黄帝内经素问注》。

  • 东谷易翼传

    二卷。宋郑汝谐撰。汝谐,字舜举,号东谷,生卒年无考,处州(今浙江丽水)人。陈氏《直斋书录解题》谓其立朝多为善类,仕至吏部侍郎。《经义考》引《浙江通志》则云,中教官科,迁知信州,召为考功郎,累阶勋猷阁待

  • 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

    见《七国春秋平话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