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塘日录
十二卷。明来知德(详见《瞿塘易注》条)撰。此书内篇七卷,外篇五卷。内篇分十五种。一为《弄图篇》,画一个大圆圈,中间空白以象无极,外圈则用陈敷文所传《蜀中太极图形》,以黑、白二色互包,用以表示阴阳递相消长,而又以人事、世运绕圈旋转而注之。二为《河洛书论》,皆是其《瞿塘易注》之余论。三为《格物诸图》,大意是以《论语》三戒为三欲,务格而正之。四为《大学古本》,即不取朱子之说,也不取王守仁之说,大旨是“以明德为五伦,以明明德为明人伦,以亲民为亲亲而仁民,归本于修身,而以格物为克己,犹然格去物欲之说也。”五为“入圣功夫字义》,其体例大致同陈淳的《北溪字义》相仿,但立说却不相同。六为《省觉录》,皆为其讲学之语。七为《孔子谨言功夫》,以《论语》四十条联贯其文,分为八段,其第一段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最后一段又说:“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夫我则不暇,始吾于人也,谁毁谁誉,今吾与人也。慎言其余,言思忠,非礼勿言,似不能言者,时然后言,言必有中。…”八为《省事录》,与《省觉录》大体相近,但《省觉录》多为讲学之语,而《省事录》则多论事。九为《九善榻记》,十为《四箴》,十一为《论俗俚语》,十二为《革丧葬之俗》,只有目录而无内容(《四库》馆臣所采用此本为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大概有缺佚。)十三为《理学辨疑》,所论均为阴阳天象之事,多为臆断之说。如其论昼夜之长短,不是以南、北至为度,而是认为“冬至一阳生,阳气主升,则日随而高;夏至一阴生,阴气主沈,则日随而低。”其论日月“如一镜在桌上,一镜在桌下,如何月能受之光”,其论日月交食则认为“日月如两飞毯,疾驰而过,彼此安能相掩?其食只不过如氛祲之类,偶然有变,诸儒不明造化阴阳大头脑,所以信历家之说。”十四为《心学晦明解》,主要叙述自己如何攻驳先儒之意。十五为《读易悟言》,也是只有目录而无内容,在标目下注曰“有易注别刻单行”。外篇为其所作诗文,即斧山稿、悟山稿、游峨嵋稿、快活庵稿、八关稿、游足稿、重游白帝稿、求溪稿、买月亭稿、铁凰稿、游华山稿、游太和稿、续求溪稿,共十三集。来知德退居空山后,自求解悟,既无师友之切磋,又无典籍之考证,冥心孤想,时有所见,遂坚持一己之所得,自以为是,不知天下数理逻辑之不可以坐推。对于天下事物,并非亲身所历、所见,于茫乎无据之中而断然下结论,还抨击朱子“格物致知为本”为“宜其敝精神于无用之地,至老死而终不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