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皇氏义疏

礼记皇氏义疏

四卷。梁皇侃(488-545)撰。清马国翰辑。《南史》作皇侃,《梁史》作皇偘,字不详,青州刺史皇象九世孙,生于齐武帝永明六年,卒于梁武帝大同十一年,五十八岁。吴郡人,少好学,事师会稽贺玚,精力专门,尽通其业,尤明《三礼》、《孝经》、《论语》。起家为国子助教,于学讲说,听者数百人。本传载皇撰《礼记讲疏》奏上,诏付秘阁加员外散骑侍郎。又撰《论语义》(或曰《论语义疏》十卷,《礼记义》(或曰《礼礼义疏》五十卷),并见重于世。《隋志》载《义疏》九十九卷,《讲疏》四十八卷。《唐志》载《讲疏》一百卷,《义疏》五十卷。今并佚。唯孔氏《正义》多引之,因据辑录,整理分类为四卷。按孔氏称《皇氏章句详正》,微嫌繁广。今皇氏原书虽佚,然就孔氏所引之遗说观之,尚可略知。如释《王制》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因此可推论“飨礼有四种,食礼有二种,燕礼亦有二种。”又释“郊特牲而社稷太牢”,因而申明“燔柴祭天地之礼”。又释《丧服小记》“男子免而妇人髽”,因而推论“男子之免乃有两时,而唯一种;妇人之髽,则有三别。”又释《坊记》“制国不过千乘,都城不过百雉,家富不过百乘”,因此而推论“兵赋之法”,及“国城采地之制”。诸此各条,皆征引繁富,考证翔实,即可窥见原书繁广之一斑。考六朝人《义疏》存者,唯皇侃与熊安生为最多。孔氏又称“以熊比皇,皇氏为胜”。因此,皇氏之说,尤宜为世所重,此书有玉函山房辑本。

猜你喜欢

  • 周礼摘笺

    五卷。清李调元(1734-?)撰。调元另有《易古文》,已著录。李氏认为《周礼》乃“古周官底簿”,其自序称,曾作《周礼笺》,“复以其余,摘取注中经文互异之字而笺之”,而成此书。李氏又说,过去人们对《周礼

  • 金石图

    四卷。清褚峻撰。褚峻字千峰。此图是取周、汉碑碣,绘其形,记其尺寸,缩摹其字,为《金石图》。成书二卷。又取三国至隋唐,择其碑碣之精好者,亦绘成图,而摘取碑中数字,使观者大概知其体势,与前图之缩全碑者,略

  • 春秋正传

    三十七卷。明湛若水(详见《二礼经传测》)撰。陆氏认为,《春秋》乃“鲁史之文而列国之报”,与晋之《乘》、楚之《梼杌》属同一性质。所以治《春秋》者,“不必泥之于经,而考之于事;不必凿之于文,而求之于心。大

  • 甘白集

    六卷。明张适(1330-1394)撰。张适,字子宜,江苏苏州人。幼时颖悟,七岁能赋诗弹琴,十岁通五经,十三岁应江浙乡试,时人以为圣童。明洪武初,以秀才举,擢工部都水郎,因病未到任。复以明经举,授广西理

  • 四书注疏撮言大全

    无卷数。清胡斐才(详见《四书撮言》是书首有纪昀序及斐才自序。大旨以《朱子集注》为主,自序称“自《朱子或问》、《朱子语类》证以诸儒之说。于本文有字义未安者,特为阐发。集注中有未训口气者,复畅其词,参互考

  • 别本罗念庵集

    十三卷。明罗洪先(1504-1564)撰。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后召拜春坊左赞善。罗洪先为文,初效李梦阳,晚乃自成一家。著有《冬游记》一卷。

  • 太平广记

    五百卷。宋李昉(925-996)等奉太宗之命编纂。李昉北宋文学家,字明远,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五代后汉乾祐进士,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加中书舍人。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李

  • 翻切简可篇

    二卷。作者有争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清张燮承撰。燮承字师筠,含山人”。案是书咸丰元年(1851年)陈奂序云:“师筠张先生著《简可篇》二卷,仅数十纸,音韵奥旨已较若列眉,且并为十九字母,作横直

  • 凫藻集

    五卷。明高启(1336-1374)撰。高启,字季迪,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称“吴中四杰”。洪武初,召修《元史》,为翰林院国史编修。授户部右侍郎,

  • 涪州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吕绍衣修,王应元、付炳墀纂。吕绍衣,字柳村,德化人,曾任涪州知州。王应元,字春圃,邑人。付炳墀,字紫卿,邑人。涪州有志始于康熙年间,为邑人刘之益等纂修。其后邑人冯懋桂等曾重修。乾隆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