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离骚汇订

离骚汇订

四帙。《屈子杂文笺略》二帙。清王邦采(生卒年不详)撰。王邦采,字贻六,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康熙间诸生,中年后放弃举子业,研究经史,好为古诗文辞,尤工于画,对金石、版本学也有研究,又善笺注前人遗编。《离骚汇订》、《屈子杂文笺略》,为王氏研究《楚辞》专著。此二书曾合为一书,名为《楚三闾大夫赋》,王氏自题云:称三闾大夫,不称屈子,是“昭其职也”,不称“词”,因“楚词”包括宋、景等作品,“非屈子之专书也”。不称词而称赋,是“从《汉志》也”。可见是突出屈原及其作品的地位。《离骚汇订》四帙。一帙为卷首,其内容有:王氏自序,屈子三闾大夫赋总题,汇订目录,楚三闾大夫像及四言八句像赞,离骚汇订姓氏(王逸、洪兴祖、朱熹、徐焕龙、林云铭、朱冀),小论,司马迁《屈原列传》,沈亚之《屈原外传》,贾谊《吊屈原赋》,离骚白文(有注音、分三段),汇订正文,《书离骚后》,《读离骚有感》七绝二首,六帙后有总跋。二、三、四帙释《离骚》正文。称《汇订》,即对王逸《楚辞章句》、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徐焕龙《屈辞洗髓》、林云铭《楚辞灯》、朱冀《离骚辩》加以汇订,间采六家之说,在按语中抒发己见;对林朱二家,拨正尤多。有时只引诸家言,不写按语。五、六帙为《屈原杂文笺略》,收录《离骚》之外屈原诗作(但《九歌》合二湘、二司命各为一篇),二招不划为屈原作品。《笺略》有序,各篇有题解,篇末有《总论》一段。此书明显特点是精于文义阐发。对《离骚》篇章结构的理解比较切实深入。如将全诗分为三大段及限定起止处(“岂余心之可惩”以上为一段,“余焉能忍与此终古”以上为二段,至尾为三段),广为今人所采用。对求女一段分为三节,并且揭示三节间的内在联系,颇合诗义。对于林、朱的文义错误阐发,能深入拨正,令人信服。对于诗句能前后联系加以诠释,如释“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能紧承上文分析,使文义不至割裂,又令读者看清诗人思想感情发展脉络。在文字训诂上,也有超越王逸、洪兴祖、朱熹之处。如“瞻前而顾后兮”,王逸注为“前为汤禹,后为桀纣”,朱注“前为往昔之是非,后谓将来之成败”,王注谓“只是往古今来耳”,更为合理。此书失误之处也极明显。如说《天问》是楚人哀痛屈原,因而从颓垣断壁间汇余编次,其中不无遗漏,而后人强为联络照应。此纯属臆测;称《远游》不及南方,也不符原诗实际;在字句训诂上也有穿凿不通之处。如解“理弱而媒拙”句,认为屈原是以贞而不字之淑女喻隐而不仕之高人,劝其出仕,天下莫强于理,何必患其强弱。诸如此类,犹如呓语。版本有:《离骚汇订》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原刊本,清华大学藏。《屈子杂文笺略》康熙六十一年刊本,上海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刻、乾隆间修版印本,北京师范大学藏。光绪二十六年(1900)《广雅书局丛书》本。题为《屈子离骚》三卷、《杂文笺略》二卷。

猜你喜欢

  • 论语解义

    二十卷。清凌鸣喈撰。鸣喈有《尚书考疑》已著录。是书排斥杂说,是为激烈。对两汉儒生的恪守师说大加赞同。而对宋代理学,尤其是《四书集注》大加贬斥,认为其侮圣毁贤。四书中多用汉注,参考皇疏。有先下己意再以旧

  • 史汉文统

    十五卷。明童养正(生卒年不详)编。童养正字圣功,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是集序称丙子,凡例称竣于乙亥,均不著年号。卷端有王思任鉴定字,凡例中又称张采,则为崇祯八年(1635)、九年。凡“史记统”五卷,为

  • 益都金石记

    四卷。清段松苓撰。段松苓,字赤亭,益都(今山东寿光县境)人。段松苓与朱文藻同以诸生专治金石之学见知于士林。阮元搜集和编撰《山左金石志》时,段松苓即担任编辑之事。益都古为山东青州府治,自汉代以来,世为北

  • 唐大诏令集

    一百三十卷。宋敏求编。宋敏求(1019-1079),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北宋著名历史学家。父绶,官至知枢密院事,迁兵部尚书、参知政事,藏书万卷,亲加校勘。敏求,赐进士及第,被荐为《新唐书

  • 卷施阁诗集

    二十卷。附《鲒轩诗》八卷。《更生斋诗》十卷。《诗余》二卷。清洪亮吉(生平详见《卷施阁文集)撰。该集均为亮吉个人删订,以编年形式编次,始于乾隆己亥(1779年),止于嘉庆癸亥(1803年),共二十五年的

  • 巢经巢诗钞

    九卷。《后集》四卷。清郑珍(见《巢经巢遗稿》条)撰。郑珍诗作学杜甫,实则与黄庭坚相类,讲究无一字无来历,是以学为诗者。凡所遭际山川之险,跋涉之窘艰,友朋之聚散,室家之流离与盗贼纵横,人民涂炭等世事,一

  • 明遗民诗

    十六卷。清卓尔堪(生卒年不详)选辑。卓尔堪,字子任,别号宝香山人。远祖卓敬,浙江瑞安人。后或称卓尔堪为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又称汉军旗人。曾参加过康熙十四年(1675)平定耿精忠之役。卓尔堪是一位

  • 琴张子萤芝集

    七卷。明张明弼(1583?-1652)撰。明弼,字公亮,江苏金坛人。崇祯年间进士,官至户部陕西司主事。明弼擅作古文诗赋,闻名一时,长赋短颂,可与六朝时作家相比,近体古风,近似元稹、白居易。著有《萤芝集

  • 七书讲义

    四十二卷。宋施子美撰。施子美,生卒年、仕履皆不详。据江伯虎《施氏七书讲义序》,宋三山(今福建福州)人。“年少而升右庠,不数载而取高第,为孙、吴之学者多宗师之”。施氏于《讲义》之中,发挥自己的见解,又广

  • 十三经独断

    一卷。清赵曾望(?-1874)撰。曾望字绍庭,江苏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篇首有自序,举著书大旨:一有洗伐无穿凿,二有援引无挦扯,三有箴规无毁谤,四有疆界无门衣。书中自创新解,说多可喜。如《论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