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箧中词

箧中词

六卷。续一卷。清谭献(1832-1901)撰。谭献事迹见《复堂词话》辞目。本书选词,始自清初,迄于当代。其题词名者,从别集;仅题人名者,从诸家选本。但就箧中所存,甄采百一。其续有所得,时亦补录。又仿阳春白雪绝好辞之例,附以己作。故第六卷皆《复堂词》。第一卷吴伟业至柯煜共四十二家。第二卷朱彝尊至李方湛,共四十二家。第三卷吴翌凤至朱紫贵,共四十七家。第四卷项鸿祚《忆云词》、曾惠《二泉梦轩词》,共四十三家。第五卷蒋春霖至郑芥仙,共三十七家。第六卷为献撰《复堂词》。续集边浴礼至于芝仙,共三十九家。其中杨传第、陈元鼎、黄长森三人,皆已见前,而补录其词,实仅三十六家。献词学精深,识见超卓,以己意选词,大体纯粹而当人心。箧中所及,自难核备。但清代名家,可谓包括无遗。尤可言者,其选词不尽依时代次序,而重在派别,词下评语,颇为中肯。其第一卷中,或袭明季之风,或自有所尚,而力不足以改变风气。其间以纳兰性德为最高。故其词末引周稚圭语,谓为叔原方回之亚。第二卷朱彝尊、陈其年自成派别,风气一变,故于其年词末注云:“锡鬯其年出,而本朝词派始成,顾、朱伤于碎,陈厌其率,流弊亦百年而渐变。锡鬯情深,其年笔重,固后人所难到。嘉庆以前,为二家牢笼者,十居七八。”又于沈岸登《珍珠帘词》注云:“渐开常州一派。”论厉鹗词云:“填词至太鸿,真可分中仙梦窗之席,世人争赏其饾饤穷弱之作。”第三卷评吴翌凤、郭麐词云:“南宋词敝,琐屑饾饤,朱厉二家,学之者流为寒乞。枚庵高朗,颇加清疏,浙派为之一变。而郭词疏俊,少年尤喜之。”此卷又重在常州派。评曰:“茗柯词采录十阕,菁华略备。《宛邻词选》附录诸家,删取附茗柯后,以志派别。”又曰:“常州派词,不善学之,入于平钝廓落,当求其用意深隽处。”第四卷承袭者多。第五卷殿以蒋春霖、庄棫二家,其词博大精深,自有千古。论蒋词云:“文字无大小,必有正变,必有家数。”又曰:“阮亭保一流,为才人之词。宛邻止庵一派,为学人之词,惟成、项、蒋三家,是词人之词。与朱厉同工异曲。其他则旁流羽翼而已。”即其选评,可知清词之源流巨变,不综合观之,则不足以知其精神之所在。惟其所著词人,当有小传。今观本稿,其间生僻之人,平生之踪迹,词学之渊源,皆不清晰,使读之者难于考索,实为美中之不足。有光绪八年(1882)刊本。

猜你喜欢

  • 马卷帖

    一卷。宋苏东坡书。苏东坡(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官至礼部尚书。工诗善文,为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清新豪健,独

  • 仓颉篇补本续

    一卷。近代曹元忠(其生平未详)撰。是编补孙星衍《今本仓颉篇》、陶方琦《仓颉篇补本》所未备,凡五十三事。辑自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宋郑樵《通志》、李诫《营造法式》、宋庠《国语补音》、葛刚正《三续千字文

  • 残本唐语林

    二卷。未题撰人,从《永乐大典》所载中考证,此其为王谠之《唐语林》残本。《唐语林》一书,自明以来,原书以佚。仅清武英殿书库所藏有明嘉靖初桐城齐之鸾所刻残本二卷,前有自序,称所得非善本。而此书晁公武《郡斋

  • 万年统纪

    十二卷。不著撰者姓名。但书中所引明代诸书,皆称“皇明”二字。可见为明人所撰无疑。首纪历代帝王,不以时代为序,而以年数列先后。由初生至四万五千六百岁止为第一卷。次纪孔子诞生至七十二岁止为第二卷。以下载历

  • 宙合编

    八卷。明林兆珂(详见《毛诗多识编》条)撰。此书是林兆珂考证之文,分为六门。一为“泰真测徼”,内容皆以谈论天地为主;二为“珍驾提羽”,均为谈论经籍:三为“墨兵微画”,皆谈史传;四为“汉畴剽耳”,皆谈世务

  • 小学类

    周代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小学教授六艺,故礼、乐、射、御、书、数都称为“小学”。汉代始以“小学”为文字训诂学的专称,隋唐以后,小学类的书籍分为文字、音韵、训诂三支。也有人将金石刻文、书法书

  • 静宜吟稿诗

    一卷。清于修儒撰。于修儒,生卒不详,字子进,辽宁铁岭人。清代诗人。此书有同治十一年(1872)刊本,书前有李德霄所作序言,卷中有《读月鹿堂文集评》一篇,书后有作者自己所写跋语,此书共收诗一百二十八首。

  • 左传通释

    十二卷。清李惇(1734-1784)撰。惇字成裕,一字孝臣,高邮(今属江苏省)人。乾隆庚子进士,注选知县。治经学,尤深于《春秋》三传之学。除《左传通释》外,还著有《群经识小》八卷、《淀湖漫稿》三卷,以

  • 西陲总统事略

    十二卷。清松筠修,汪廷楷原辑,祁韵士重编。松筠详见《西藏图说》。汪廷楷,字武庵,曾入伊犁将军松筠幕,协修他志。祁韵士字鹤皋,又字楷庭,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性喜治史,于疆域、山川、形胜、古人爵

  • 俗语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此书杂录古今谚语及方言,标其原始。凡经史、小学诸书,均有采据。其采自说部者,并各注书名于其下,虽是解释常言,但考证颇近于古。然如释大夫称主,引《左传》及《国语》为证,而《周礼》以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