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义述闻

经义述闻

三十二卷。清王引之撰。王引之生平事迹见“广雅疏证补正”。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曰:“国朝王引之撰。伯申之父怀祖著有《广雅疏证》一书,于声音文字训诂,一以贯之;而其治经也,诸说并列,则求其是;字有假借,则改其读;其所为说,俱见于《广雅疏证》中。伯申即本《疏证》所诠,及平日所闻于其父者,旁征曲喻,证明其说,日积月累,遂成此帙,故曰《经义述闻》。”王引之自序曰:“引之过庭之日谨录所闻于大人者以为圭臬,日积月累,遂成卷帙。既又由大人之说,触类推之,而见古人之诂训有后人所未能发明者,亦有必当补正者,其字之假借,有必当改读者,不揆愚陋,辄取一隅之见,附于卷中,命曰《经义述闻》,以志义方之训。”是书对《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大戴礼记》、《礼记》、《左传》、《国语》、《公羊传》、《穀梁传》、《尔雅》诸书详加考辨,驳正汉唐旧注凡一千七百六十一条。附有《春秋名字解诂》、《太岁考》和《通说》各两卷。《通说》各条,或考辨名物源流,或申发训诂条例,或发明假借,十分精审。王氏父子之学一是以声音通训诂,一是实事求是不主一家。王氏父子学养深厚,又能掌握正确的治学方法,故其成就卓著,《经义述闻》为“王氏四种”之一,其价值素为学者所尊崇。阮元《经义述闻序》曰:“《经义述闻》一书,凡古儒所误解者,无不旁征曲喻,而得其本义之所在。使古圣贤见之,必解颐曰:吾言故如是,数千年误解之,今得明矣。”《郑堂读书记》曰:“然其为书,有《九经古义》之精核,而更加详明;有《经义杂记》之详明,而更加精核;当与《潜研堂文集》《答问》数卷方轨并驾,未知其孰先孰后矣。”是书凡两千零四十五条,皆摘经句为题而解释之,或关乎校勘,或关乎训诂,或关乎制度,或关乎文例等,如卷五“终风且暴”条曰:“家大人曰:《终风篇》‘终风且暴’,《毛诗》曰:终日风为终风。《韩诗》曰:终风,西风也。此皆缘词生训,非经文本义。终犹既也,言既风且暴也。《燕燕》曰: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北门》曰: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小雅·伐木》曰:神之听之,终和且平。《甫田》曰: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正月》曰:终其永怀,又窘阴雨。终字皆当训为既。既终语之转,既已之既转为终,犹既尽之既转为终耳,解者皆失之。”是书卷首引之自序作于嘉庆二年(1797年)三月二日,书当于此时完成。阮元序作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序云:“嘉庆二十年南昌卢氏宣旬,读其书而慕之。既而伯申又从京师以手订全帙寄余,余授之卢氏,卢氏于刻《十三经注疏》之暇,付之刻工。”可证此书刊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为南昌卢宣旬所刊。道光七年(1827年)十二月京师寿藤书屋重刊。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据道光七年本重刊。初刊本为十五卷,道光七年本折为三十二卷。

猜你喜欢

  • 板桥诗钞

    三卷。《词钞》 一卷。《小唱》 一卷。《题画》 一卷。《家书》 一卷。清郑燮(1693-1765)撰。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江苏兴氏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

  • 清续修国子监志

    八十二卷。清文庆等奉敕修。文庆(?-1856),姓费莫氏,字孔修,满洲镶红旗人。道光进士,后任兵部尚书,咸丰朝官至军机大臣。该书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十二月初奉敕纂修,至十四年七月修成,共分为十二

  • 济众新编

    八卷。朝鲜康命吉(生卒年不详)撰。康命吉,朝鲜太医,曾任崇禄大夫行知中枢府事。此书以朝鲜许浚《宝鉴》为蓝本,删其繁冗重复之语,补其缺漏未备之方,重行编次而成。书中引用医籍二十一种,有《灵枢经》、《医学

  • 白云山房集

    二卷。明高应冕(约1549前后在世)撰。高应冕,字文中,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三年(1534)进士,官光州知州。著有《白云山房集》。此集为高应冕文集。共二卷。所录序、记、杂文共八十七

  • 履斋示儿编

    见《示儿编》。

  • 四书诠义

    三十八卷。清汪绂撰。汪绂原名烜,为学宗朱子。是书从《集注》,自序谓“勉斋诸贤,躬承师说,虽间有发明,何王许金陈胡吴史而下,已浸失微言之绪”,因而“复会群言,辨伪纠谬”。序后又有例言,以为讲章家涉陆学者

  • 实地论

    二卷。无撰者名氏。此书卷前有永乐三年乙酉(1405)作者自序,和“养和子题”。不知养和子为何人。其书上卷二篇:第一篇为《一宗》,阐寡欲延年之旨;第二篇为《二要》,述导引服食之事。下卷二篇:第一篇为《辨

  • 酒谱

    ① 一卷。宋窦苹撰。窦苹,字子野,汶上(今山东汶上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作除《酒谱》外,还有《新唐书音训》。《酒谱》杂叙关于酒的故事,寥寥数条,似有脱佚。然而《宋志》也作一卷。观其书,始于酒名

  • 箴膏肓疏证

    一卷。清皮锡瑞(详见《尚书大传疏证》)撰。东汉著名今文经学家何休曾作《左氏膏肓》,批评《左传》;古文经学家郑玄作《箴膏肓》,反驳何休。何休与郑玄的著作都早已亡佚,后人有多种辑本。清代学者袁钧辑郑玄《箴

  • 天香阁随笔

    二卷。晚明李介撰。李介字介立,江阴(今江苏江阴)人,生卒年不详,明末清初时在世。有人(丁文江)说他是徐霞客庶子,其母周氏不容于嫡母,有孕而出徐门,另嫁李氏,生李介,故李介又名寄;又因历明清两朝,故字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