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史典奥

经史典奥

六十七卷。明来斯行(生卒年不详)撰。来斯行,字道之,萧山(今浙江省萧山县)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授刑部主事,出为天津兵备道。白莲教起义爆发后,自率将卒前往镇压,俘获首领徐鸿儒。以福建布政使而终。著有《经史典奥》。此书于经则取《易》、《诗》、《书》、《春秋》、《左传》、《礼记》、《周礼》;于史则取《史记》、《前汉书》、《后汉书》,于每书各摘其字句,立标题于前,而以经、史原文及注详列于后。大概用以备词章采择之用,而非为考证所作也。来斯行自序中说此书“昉迹于《汉隽》诸篇”,但实际上林钺的《汉隽》,是随事辑类,各有门目。而此书则不分门目,逐卷抄撮,专采字句之可用者,大概类似于司马光的《徽语》,而并非《汉隽》之例。且自序中说此书为八十六卷,而实际却只有六十七卷,大概是后来有所删并,而未及更改其序之故。有明刊本。

猜你喜欢

  • 四言史征

    十二卷,葛震(见《诗史》条)撰。葛震康熙年间著成《诗史》一书,为读史者方便之见,清人曹荃为其作注,成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遂改书名为《四言史征》。此书在清代有内府藏本。

  • 遍地金

    四卷。即《五色石》的前四卷。内容见《五色石》。本衙藏板本,藏大连图书馆。

  • 论语师法表

    一卷。清宋翔凤(详见《论语郑注》)撰。是书列表以明《论语》传授之源流,首分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三目,传古传齐传鲁者,分列各目,张禹习鲁兼齐,总括齐鲁二目,郑玄兼取三家之长,郑沖、何晏混合三家,徐遵明

  • 易艺举隅

    六卷。清陈本淦撰。陈本淦,字念吾。长沙人。诸生,曾先后掌陕西横渠、古莘书院。他看到当时学子得书很难,尤其是对汉魏古注及乾嘉学者之书更是茫无所知,因此,专门搜罗从汉代郑玄、虞翻至清代毛奇龄、惠栋、焦循、

  • 易学辨惑

    一卷。邵伯温(1057-1134)撰。邵伯温,字子文,邵雍之子,北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著名理学家。邵雍创先天说,但传者甚少。郑夬自称得其法,沈括将此事记入《梦溪笔谈》。邵伯温认为郑夬《易》说低劣,

  • 王刘异同

    五卷。清代黄百家撰。此书宗旨是进一步阐发“致良知”等学说,并用清代学者刘宗周的“慎独”学说来弥补王守仁“致良知”学说的缺漏之处。书中首先论述了王守仁、刘宗周二家学说的不同之处,继而又论述了两家学说的相

  • 伤寒论本义金匮要略本义

    《伤寒论本义》二十卷、《金匮要略本义》二十二卷。清魏荔彤(生卒年不详)撰。魏荔彤字念廷,柏乡(今属河北)人。曾任观察使,精通天文、医术等,尤对张仲景之学颇有研究。撰有《内经注》等书。《伤寒论本义》撰于

  • 墨庵经学

    清沈起撰。起明末清初人,生卒年不详,字仲方,秀水(今浙江嘉兴县)人。明末诸生,后出家为僧。除此书外,还著有《学园集》、《今国语》、《宗门近录》等。此书包括五种,一为《大易测》,分《图象疏义》、《字画订

  • 蜕庵集

    四卷。元张翥(1287-1368)撰。翥字仲举,号蜕庵先生。元晋宁(今山西临汾)人。至元初,因荐为国子助教,寻退居淮东,复起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预修宋、辽、金三史。累迁翰林学士承旨,河南行省平章政事。

  • 汀鹭诗余

    一卷。清杨传弟(生卒年未详)撰。杨传弟有《汀鹭文抄》。此书收词仅十三阕。慢词居多,而含蓄幽远,缠绵悱恻。谭献评之曰:“宛邻词派,不绝如线。盖以其寄托遥深。”有《云自在盦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