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德堂文集

经德堂文集

二十卷。清龙启瑞(1814-1858)撰。龙启瑞字辑五,号翰臣。广西桂林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官至提督,湖北学政,江西布政使。通经义,讲声韵之学。著有《经德堂诗文集》、《诸子精言》、《浣月山房诗集》、《汉南春柳词》、《尔雅经注》、《尔雅音释》、《尔雅经注集证》、《经籍举要》等。《经德堂文集》原为六卷,系光绪四年(1878)刻本。卷首有李慈铭《跋》文手迹。书末有龙继栋(作者之子)作《跋》。据龙继栋《跋》云:“《经德堂文集》内集四卷、外集二卷,盖在咸丰丙辰年(1856),(先父)官京师时所厘定。大要始于道光庚子、辛丑(1840-1841),讫于咸丰丙辰(1856)而止。”而丙辰而后各稿,“皆不在此集”。《内集》四卷,共收文一百〇六篇,皆序、书、杂记、传状、跋、祭文、碑志之属;《外集》二卷,收文一百五十一篇,亦为序、跋、杂著、祭文、骈体文之类。其文质实谐雅,多有本之言。且服膺桐城,末附骈文,则非其所长。光绪七年(1881)刻本,在此本之后增至二十四卷。所增的内容有:《经德堂文别集》二卷、《浣月山房诗集》五卷、《汉南春柳词》一卷、《尔雅经注》三卷、《尔雅音释》一卷、《尔雅经注集证》三卷;何慧生《梅神吟馆诗草》一卷,何继栋《槐庐甲丙诗存》一卷;姚鼐《惜抱轩汉书评点》一卷。除此本今存外,还有光绪四年(1878)于京师刊本,凡十四卷行世。

猜你喜欢

  • 吴越游

    八卷。明王叔承(1537-1601)撰。王叔承,初名光胤,以字行,更字承父,又更字子幻,自号昆仑山人。江苏吴江人。是集凡十卷。前六卷为诗,乃江苏无锡陈以忠所刻。后二卷为杂文,为浙江乌程(今吴兴)范应期

  • 虑得集

    四卷,《附录》二卷。元末明初华悰韡(生卒年不详)撰。华悰韡字公恺,自号贞固处士,无锡(今属江苏)人。入明以后,不仕而终。为贻训子孙,取经史百家有关家教、礼学论述及自己心得,撰成此书,取千虑一得之义,定

  • 涉世雄谈

    八卷,明朱正色撰。朱正色,生卒年不详,南和(今河北省南和县)人,字应明,号和阳,万历十七年(1589)举进士,历官甘州宪副,水泉告变时,朱正色率兵分守要害,设埋伏出奇制胜。后来宁夏发生变乱,他又被派去

  • 四书辨误

    一卷。辨异 一卷。清李锡书(详见《四书臆说》)撰。是书系其门下士从《四书大成直讲》中录其关于误者五十条,关于辨异者五十条,汇为一集。书中所辨,率属性理,不涉考据,如辨“性”字,谓理在令中曰性。所辨诸说

  • 唐碑帖跋

    四卷。明周锡珪编撰。周锡珪,字禹锡,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该书所载均为唐碑,书后还附有五代碑一种。各碑就周锡珪所见,各为题跋。但唐尉迟敬德碑,乃遗不载。他在前人如黄伯思、米芾等人考释的基础上,对有些阁

  • 夷白斋稿

    三十五卷。《外集》一卷。元陈基(1314-1370)撰。基字敬初。临海(今属浙江)人。至正中,以荐授经筵检讨。曾为人起草谏章,几乎获罪。张士诚据平江(今属江苏),引为学士。书檄多出其手。明初受太祖召预

  • 经髓

    七卷。明陈世浚(生卒年不详)撰。世浚字学元,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此书成于崇祯十二年,前有自序,称题于“九龙学署”。清代流县有地名九龙滩,可能世浚曾做过该县学官,书稿也完成于该地。五经各为一卷,加

  • 古书句读释例

    杨树达撰。杨树达生平见“古书疑义举例五种”。本书搜辑误读之例,辨析句读,其《叙论》云:“句读不易,故前人往往误读。今采掇诸书,分条比辑,管窥所得,亦附一二。”初称《古书之句读》,北平文化学社,民国十八

  • 郭令公遗事

    一卷。明来棐编,其子文豸续编。来棐字体忱,陕西华州(今华县)人,曾官任确山县令。来氏曾采辑唐郭子仪、宋寇准遗事,撰成《郭寇随笔》二卷。此书即第一卷。因仅刊此卷。故改题《郭令公遗事》。书中列有采用书目,

  • 孟子附记

    二卷。清翁方纲(详见《论语附记》)撰。《孟子附记》为方纲所撰诸经附记之一,大旨尊朱熹处多,订朱熹处少;征引他说多,独出心裁者少;所作论断,多在语脉文势之间,很少涉及义理考据。“附记”除订正朱子说偶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