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读考异

经读考异

八卷,补经读考异一卷,句读叙述二卷,补一卷。清武亿(1745-1799)撰。武亿字虚谷,一字小石,号授堂,又号半石山人,河南偃师(今洛阳)人,经学家、经史考据家、金石学家。武亿少喜读书,遇灾屋圮,架席处洿泥中,唯读书不辍。师事朱筠,益为博通之学。乾隆四十五年进士,官山东博山知县。在任奖励儒学,诋斥佛老,革除积弊,讼不留牍,廉洁自持。大学士和坤派番役杜成德等以捕盗为名,横行州县,武亿执而杖之,因而得罪权贵,罢官,后主讲于启文、清源两书院。武亿平生嗜古研经,博通经史,长于考证,又笃好金石,收藏甚富,凡所考跋,均能补正史传。其讲学打破宋、明空虚臆说的陋习,而依据汉学师授,考订经义也同样如此,论者称:“中州之知读古书,崇经学者,实自授堂倡之”(《清儒学案·授堂学案》)。所著除本书外,尚有:《群经义证》七卷、《金石三跋》十卷、《三礼义证》、《授堂金石文字续跋》、《偃师金石记》、《读史金石目录》、《钱谱》、《补经读叙述》、《安阳金石录》、《授经堂诗文集》等十多种。武亿考订经义,往往依据古书传记,旁征远引,剖抉精蕴,比辞达意。《礼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注称:“离经,断句绝也。是学者先辨经读,自周已然。陆德明《释文序录》曰:‘汉承秦焚书,口相传授,一经之学,数家竞爽。章句既异,踳驳非一。盖汉代诸儒分章析句,各自为业,其于经读必由师传,授受转多异同,陆氏《释文》略存梗概。或一句离为二三,或二句并作一读。又或一字上承句末,亦可成文;下属句首,义亦两通。皆兼收并采,意至善也。俗流乃坚执一读,不能兼通他读。于是屡转浸易,驯致古训沉没,讵不惜哉!”。本书是武亿主讲清化时所著,实在是小学之所先事。作者收集古书引《易》之文比较异同,断其得失。如“乾九三,夕惕若厉无咎”,认为近读都以“夕惕若”为句,“厉”一读,“无咎”一读,考之汉唐旧读,应连接“夕惕若厉”为句。又《书》“怵厉惟厉”,与《易》相同,古读似可依。又“朔南暨声教讫于地四海”,认为《史记·禹本纪》从“暨”字断句,今《尚书》从“暨声教”断句,考之《后汉书·杜笃传》:“朔南暨声,诸夏是和”(按:荀悦《汉纪》也有“北尽朔商,南暨声教”)。据此,汉人早已以“暨声”连句,孔传所读有所依据。近胡正明说裴骃《史记集解》注在“暨”字下,那么从刘宋时已不依从孔传,而把“声教”归属于下一句。这大约是怀疑孔传为伪托的缘故,宜从旧读为好。这两条见地都很明允,可概其余。至于《句读叙述》,则是因为与本书互为表里,因此附录于后。有道光癸卯重刊《授堂遗书》本,《皇清经解》卷七百二十七始也予以收录,《江氏聚珍版丛书》四集有《经读考异》八卷《补》一卷。

猜你喜欢

  • 御选唐宋文醇

    五十八卷。清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1736-1795)选编。卷首有弘历序,作于乾隆三年(1738)九月。据序称,明代茅坤编《唐宋八家文钞》,清初储欣编《唐宋十大家全集录》,均系为科举选文,所选不精

  • 孟子外书补注

    四卷。清陈矩撰。矩字衡山,贵州贵阳人。官至知县。施彦士、林春溥都为《孟子外书》作注,但陈矩均未见。其征引群书与施林二家大略相同。唯《邵思姓解》一书,为施林所未见,而矩引之。“千年一圣”,矩引《周礼·大

  • 聂氏经学丛书

    八种,十七卷。清聂镐敏(生卒年不详)撰。聂镐敏字京圃,衡山(今属湖南省)人,嘉庆年间进士,提督安徽学政,官浙州知府。学术上尊崇程朱之学。是书所收有经学著作五种,如《易理象数合解》二卷,认为象数由理而生

  • 颍上风物记

    三卷。清高泽生纂。高泽生,字孔霖,清初颍上人。泽生少有文名,为诸生,县令常翼圣重其人,资之以入国学,卒不第。乃南游吴越,逾岭南,归以著书娱老。为文有法度。著述除此书外,尚有《南游日记》四卷。据道光六年

  • 续宋宰辅编年录

    二十六卷。明吕邦耀撰。吕邦耀,字元韬,锦衣卫籍,顺天府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通政司右参议。吕邦耀在刊行宋徐自明《宰辅编年录》之后,又仿照原书体例续编。上起宋宁宗嘉定九年(1216),下

  • 寄楮备谈

    一卷。清奕赓撰。此书成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记载了清宫廷的一些史事、掌故。书中首先介绍了清宣宗如何俭行重德、清高宗如何仁慈忠孝、清圣祖如何仁爱武勇等内容;其次记载了清宫廷遗闻、典故等内容;第三

  • 珊瑚钩诗话

    三卷。宋张表臣撰。张表臣,字正民,里单父(今山东单县)人,生卒年不详。绍兴十二年(1142),以右迪功部为敕令所删定官,右承议郎。通判常州,又为司农丞。著有《珊瑚钩诗话》。是书共三卷,书名取自杜甫“文

  • 玉壶诗话

    一卷。宋释文莹(约1060年前后在世)撰。此书旧本题宋释文莹撰,《宋史·艺文志》载《玉壶诗话》十卷。或题《玉壶野史》,此本为《学海类编》所载,仅寥寥数页,以《玉壶诗话》校之,当是书贾所为。凡书中于诗有

  • 四书问答

    二十四卷。清戴大昌撰。大昌字斗源,安徽婺源(今安徽婺源)人。官至宣城教谕。是书援引汉唐以来注家古义,下及当代。对朱注多所辨正,用问答体以畅其说,均能折衷至当。其自下己意,发前人所末发者,也有数十条。最

  • 尚书全解

    四十卷。林之奇(1112-1176)撰。之奇字少颖,号拙斋,谥文昭,福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宋经学家、文学家。绍兴进士,官至宗正丞。为官期间,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三经义说》,之奇斥其说为邪说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