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新
十卷。明郑仲夔(约1636年前后在世)撰。《耳新》书成于崇祯甲戌,前有自序。这部书所记都是当时的琐闻杂事,而涉于仙佛鬼怪者居多,是一些无关学问的齐谐志怪因果报应的故事。作者所以写该书是因自幼耽奇,南北东西之所经,同人法侣之所述,可涉之而成新,不忍淹没,随笔而录。体例上自令德迄人端,凡分三十四门,仅一百八十九则,分类殊嫌冗碎。有明崇祯甲戌序刻《耳新》本,商务印书馆《郑堂读书记》本。
十卷。明郑仲夔(约1636年前后在世)撰。《耳新》书成于崇祯甲戌,前有自序。这部书所记都是当时的琐闻杂事,而涉于仙佛鬼怪者居多,是一些无关学问的齐谐志怪因果报应的故事。作者所以写该书是因自幼耽奇,南北东西之所经,同人法侣之所述,可涉之而成新,不忍淹没,随笔而录。体例上自令德迄人端,凡分三十四门,仅一百八十九则,分类殊嫌冗碎。有明崇祯甲戌序刻《耳新》本,商务印书馆《郑堂读书记》本。
十一卷。明何瑭(1474-1543)撰。何瑭字粹夫,号柏斋,怀庆(今河南沁阳)人。弘治年间进士及第,初为翰林修撰,以不屈刘瑾,出为开卅同知,后官至南京右都御史,谥文定。著有《医学管见》(已著录)《柏斋
《初编》一卷。《二编》二卷,《三编》一卷,《四编》一卷,《补编》二卷,《外编》二卷。清张惠言(1761-1802)撰。张惠言,字皋文,一作皋闻,原名一鸣。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嘉庆进士,改庶吉士,授翰
十一卷。清张晋(约1666年前后在世)撰。张晋,字康侯,狄道(今甘肃临洮)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九年(1652)进士。任丹徒县知县。著有《张康侯诗草》。是集凡十一卷。其中第一卷为《黍谷吟》,第二卷为《
二卷。清特通阿撰。特通阿,曾任台州府知府。东湖在台州府崇和门外,特通阿任台州府知府时,选郡士洪震煊、沈阿斗、郭协寅共为纂述,书未竣,而人因故散。特通阿复属郡学博沈淖成之,实非其自作。《东湖志》嘉庆九年
四卷。吴闿生集释。吴闿生,字北江,吴汝纶之子,安徽桐城人。吴氏善古文辞。书中辑集殷周彝器铭文共四百一十四编,附录汉唐以来镜铭四十四首,都为考释。吴氏虽非专精金石文字,然其中改订前人谬误,亦往往有可取者
八卷。光开霁(?-1930)撰。光开霁字慕巢,安徽桐城人。宣统元年(1909)举孝廉方正。其族为桐城望族,所为诗文,又宗法其乡贤方望溪姚措抱,故其文辞之瑰玮,与其志意之倜傥相称,辛亥后皖督孙毓筠,曾委
一卷,明范善溱撰。范善溱字昆白,少居疁城(今江苏嘉定),长游姑苏(今江苏苏州市),或许来过北方。大概是明末人。《中州全韵》有燃藜居士序,云:“昔周宪王作南北曲百阕,脍炙人口:李献吉诗云:‘齐唱宪王新乐
八卷。清汤斌(1627-1687)撰。汤斌字孔伯,一字荆岘,号潜庵,睢州(今河南睢县)人,清代学者。顺治十年(1653)进士,入翰林,累擢江宁巡抚,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文正。嗜学读书,不妄交游,其学源出
三十卷。清王闿运撰。此书稍胜于王闿运的《尚书今古文注》,但其中仍多有谬误。如《尚书笺》解释“江汉朝宗于海”时说:“海潮至于寻阳。潮字本作淖,作朝者正字也,文从倝舟,日出舟浮是乘潮也。宗、古今字,众水会
一卷。清潘相(1713-1790)撰。潘相字润章,湖南安乡县(今属湖南)人,乾隆癸未(1763)进士,官至昆阳知州。书首有黄宜中乾隆十八年(1753)序,书凡六篇,天、地、春、夏、秋五官各为一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