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
十卷。晋王叔和(生卒年不详)撰。王叔和,名熙,高平(今属山西省)人。关于王氏生平籍贯,颇有争议。王氏生活于魏晋间,早年作过游方医,曾为太医令。他曾整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此书传世做出了巨大贡献。此书是王氏代表作,隋唐志皆有著录,后经宋林亿等校定而成今通行本。卷一论三部九候、寸口脉及二十四脉象等,卷二论关前、关后、寸口、人迎、神门等各部脉象及所主脏腑经络等,卷三论脏腑平脉及病脉、死脉,卷四论决四时、百病死生之分及脉法,卷五为扁鹊与仲景脉法及扁鹊、华佗察色闻声要诀,卷六论诸经之证,卷七论伤寒、热证脉象及诊治,卷八论杂病,卷九论妇、儿疾病,卷十论奇经八脉及肢体部诸脉。此书继承、发展了《内经》、《难经》以来有关方脉理论,集西晋以前脉学之大成,形成了一部完整的脉学体系,为我国现存最古的脉学专著。此书第一次全面详论了二十四脉象,即: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后来脉象学发展一直以此为基础。此书还首次明确了寸、关、尺三部脉的定位诊断,一直为后世沿用。书中还指出年龄体质、自然变化对脉象均有影响,这种灵活辩证方法也颇值得后人重视。此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一般脉学著作都遵从其基本理论原则。有元刊本;明成化间翻刻元本;明嘉靖间刊本;明万历间刻善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1954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1956年、1957年、196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