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尺牍
三卷。宋范仲淹(989-1052)撰。范仲淹生平详见《政府奏议》。此编皆范仲淹平生手简。共三卷。其中家书三十六篇,交游八十一篇。皆其家子孙所辑。宋时已于集外别行。后有张栻及朱子所作《文正书帖跋语》二则,当亦后人所附入。原本五卷,今只存三卷,则为陈振孙所改编。后被收入《四部丛刊》。
三卷。宋范仲淹(989-1052)撰。范仲淹生平详见《政府奏议》。此编皆范仲淹平生手简。共三卷。其中家书三十六篇,交游八十一篇。皆其家子孙所辑。宋时已于集外别行。后有张栻及朱子所作《文正书帖跋语》二则,当亦后人所附入。原本五卷,今只存三卷,则为陈振孙所改编。后被收入《四部丛刊》。
十三卷。汉戴德(生卒年不详)编。德字延君,西汉梁治(今河南商丘)人。曾任信郡王(刘嚣)太傅。与其兄戴圣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曾立为博士,称“大戴”,也叫“太傅《礼》”,为当时今文礼学“大戴学”之开创
三种,十八卷附二卷。清杨芳灿(生卒年不详)撰。杨芳灿字蓉裳,金匮(今属江苏省无锡市)人。曾受业于袁枚门下,乾隆拔贡生,廷试一等。曾官知县、知州、户部员外郎。杨氏工诗及骈体文。全集三种均为诗文集。有《芙
四卷。清钟麐纂。钟麐,原名宝田,字璘图,长兴(今浙江长兴县)人,生卒年不详。咸丰辛酉(1861)顺天府的副贡生,官至内阁中书。作者原拟通考十三经,书稿后稍稍散佚,只得《周易》、《尚书》、《毛诗》、《周
四卷。清罗正钧(约1900前后在世)撰。罗正钧字顺循,晚号劬庵,湖南乡泽人。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历官直隶抚宁、定兴、清宛县知县,天津保定府知府,山东提学使。著有《劬庵官书拾存》、《船山师友记》
十五卷。明储巏(1457-1513)撰。储巏字,静夫,号柴墟,泰州(今江苏泰州市)人。明成化十九年(1483)进士第一,授南京吏部主事,历户部左侍郎,改吏部。著有《柴墟斋集》是集为储巏曾孙储耀所刻,凡
二卷。清周彝(约1710前后在世)撰。周彝,字策铭,娄县(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著有《华鄂堂集》。此集共二卷,皆为诗。周彝作诗,喜为长篇,如《送张长史
十二卷。杜台卿撰。杜台卿,字少山,博陵曲阳(今属河北省)人。少好学,北齐时官至中书黄门侍郎。北周代齐后,归于乡里。隋初被征入朝,官著作郎。开皇十四年(594年)致仕。该书约在北周代齐之后所撰,史称“尝
一卷。清顾成天(详见《离骚解》)撰。抄本称《离骚附论》(见《楚辞书目五种》)。《附论》之名,更合实际。因《离骚》已有注解,《九章》以下各篇未有注解,在论述《离骚》后附论其他各篇。所论篇目有《离骚》、《
十卷。不著编者姓名。收《再生纪略》二卷、《哭庙纪略》一卷、《觉觉哉笔记》七卷。《再生纪略》作者陈济生甲申年(1644)入京,时值李自成入京,清兵入关等明末国变,这里追记其事而成该书。《哭庙纪略》记顺治
①六卷。清周人龙原本,窦谷邃增订。窦谷邃,河南柘城县人,出身举人,乾隆九年(1744)由应州知州升任忻州直隶州知州。旧志修于明万历三十六年知州杨维获。历一百五十余年而有此本。此本原为前牧津门周人龙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