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野纂闻
见《古穰杂录》。
见《古穰杂录》。
二卷。清郭嵩焘(详见《大学章句质疑》)撰。是书首有王先谦序与嵩焘自序。嵩焘认为《中庸》一书,汉以来儒者多明其义,而其辨之明而析之精者从程子开始,朱子加以阐发疏通,功劳很大,但求之过密,析之过纷,不免有
一卷。明梁兰撰。梁兰,字庭秀,又字不移,江西泰和人,生卒年不详。梁兰是右赞善梁潜之父。田居不仕,布衣终身,常与故人寻山水之乐,饮酒赋诗,并于邑西柳溪上辟畦蔬,杂植花竹,筑室其中,逍遥自得,梁兰以畦乐自
一卷(家刻本)。清孔广牧撰。广牧字笠塘,山东曲阜(今山东曲阜)人。此书卷首有仪征刘寿曾序。刘序认为,汉熹平石经,其文字与经典文字密切相关。就残字稍完备者而言,《尚书》则是东晋古文未出以前之本。《诗经》
十二卷。明张丑(1577-1643)撰。张丑原名谦德,字叔益,后改名丑。字青甫、号米庵。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张丑善鉴藏,知书画。除此书外还著有《真迹日录》、《法书名画见闻表》、《南阳法书表》、《清
五十四卷。宋王十朋(1112-1171)撰。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县)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授绍兴府签判,除著作郎。孝宗即位,知严州,除侍御史。上疏论史浩八大罪,使浩
六卷。康熙二十六年(1687)圣祖仁皇帝恭编,乾隆四年(1739)乾隆皇帝为此书写了序言刊布。全书共有一百一十三则,分为三十二门,主要记述了清世祖章皇帝福临,幼龄践祚,定鼎北京,统一全国的事迹,对顺治
二十二卷。明高汝栻撰。汝栻字中岩,号时翼,浙江钱塘人。明代之编年史,如陈建《皇明通纪》,编年纪事;卜世昌、屠衡补之,上于隆庆六年(1572);支大伦亦有世穆两朝编年史。汝栻以为皆不详审。《两朝从信录》
四卷。明郑太原(生卒年不详)编。郑太原,山西潞安(今长治)人,官河南登封(今郑州)知县。嘉靖中,山西浑源刘思溢尝辑少林寺题咏碑,刻为《少林古今录》。万历十六年(1588),太原依其旧本而增入嵩岳、嵩麓
(石刻本)宋高宗御书。绍兴十四年(1144)刻石。先是绍兴十三年御书诸经,有《周易》、《尚书》、《诗经》、《左传》、《中庸》、《论语》、《孟子》,无《孝经》。至十四年七月,诏诸州以御书《孝经》刊石。今
八卷。清李佐贤(生卒年不详)撰。约为道光前后人。李佐贤与鲍康共撰有《古泉汇》。另著有《石泉书屋金石题跋》、《书画鉴影》等。《石泉书屋诗钞》首有自序,次诸家题词。自序云:“何子贞谓佐贤有诗人之性情,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