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蒙古字韵

蒙古字韵

二卷。撰人不详。是一部中国元代用八思巴字拼写汉语(也称八思巴汉语)的韵书。编著于1269-1292年之间。元刻本流传至清道光年间,后亡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学存目”著录,云有“两淮盐政采进本”。注“元朱宗文撰,宗文字彦章,信安人。”现代学者考证此书非宗文所撰。此书现在仅存一个旧写本,是元至大戊申(1308年)朱宗文所做的校订本,也已流失国外。《元史·释老传》云元初本用威乌尔字以达国言,至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始命帝师制蒙古新字。案帝师八思巴所创新字,初称蒙古新字,后改称蒙古字。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颁诏推行,元亡后渐废弃。今称八思巴字或方体字。是一种拼音文字,字母主要借用藏文字母,另有少数梵文字母和新造字母。字母最初为四十一个,后续有增加。以音素为表音单位,分元音和辅音。书体有正体和篆体两种,篆体多用于官方印章。行款从左至右直写,书写单位为音节。《蒙古字韵》朱宗文校订本卷首有刘更序、朱宗文序。正编包括蒙古字韵总括变化之图、校正字样、字母、篆字母、韵书正文、回避字样等。韵书正文分十五个韵部:①东、②庚、③阳、④支、⑤鱼、⑥佳、⑦真、⑧寒、⑨先、⑩萧、⑾尤、⑿覃、⒀侵、⒁歌、⒂麻。各韵顺序大致按收声类聚。每一韵部又分为若干韵类,每一韵类按照声类始见终日顺序排列同音字组,上冠八思巴字字头,下列所拼汉字,汉字标明平上去入四声。本书是用八思巴字拼写汉字的“通用备检”之书,它反映了当时汉语共同语的语音系统,是语言史研究的珍贵资料。亦可用作考释、解读八思巴字文物铭文的参考,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十分重视对这部著作的整理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

猜你喜欢

  • 重订天台山方外志要

    十二卷。清齐召南原撰,阮元重订。齐召南,天台人。阮元,曾任浙江巡抚。《重订天台山方外志要》嘉庆七年(1802)刻本,共十二卷。齐召南撰此书,盖本明释无尽《天台山方外志》。齐氏将释无尽书删繁节要,另加增

  • 测史剩语

    六卷,明冯士元撰。士元字廷对,新昌(今属江西省宜丰县)人。万历中期由贡生授靖安县训导之职,后升任河南府教授。《测史剩语》杂取春秋至唐代的史事,作者逐一评论。其中以人物标题的有二十四篇,以事件标题的有三

  • 吕子续补

    一卷。清梁玉绳(见《吕子校补》条)撰。玉绳既有《吕子校补》二卷,后又披览他书,续有所获,分见于其所著《瞥记》,及其子学昌所辑《庭立纪闻》中。清光绪年间,嘉兴陈其荣从二书中录出,依次排列,名《吕子校续补

  • 孝经约注

    一卷。清汪师韩(1707-?)撰。汪师韩号韩门,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官翰林院编修。汪师韩认为经之分章自汉儒始,后人求其分,不求其合,遂使一书前后不相连贯,故于今文古文分章之异及皇侃开宗明义等之名俱不

  • 陶诗析义

    二卷。明黄文焕(约1636前后在世)撰。其生平详见《诗经考》辞目。是书为黄氏狱中所著,主要内容是评论陶渊明之诗。前有作者自序。其析义分为:“练句练章,不专平淡”;“忧时念乱,不徒隐逸”;“理学标宗,圣

  • 夏小正集解

    四卷。清顾问撰。顾问,字桐阴,高邮(今江苏高邮)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书就黄叔琳注本而重加考订,经文与朱熹《仪礼经传通解》相折衷,传则参考金履祥《通鉴前编》。总目后有乾隆四十九(1784)自识,并

  • 素问直解

    九卷。清高世栻(生卒年不详)撰。高世栻字士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时家贫,笃志医学,从学于张志聪。著有《医学真传》、《伤寒论集注》等书。此书又名《黄帝内经素问直解》。高氏认为《素问》虽有多种注本,

  • 黔志四种

    十八卷。清熊湛英编。熊湛英字露阶,贵阳(今属贵州省)人。黔地多山,古代为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后来历代建军屯卫所,其他地区人渐多进居该地。自明代即有注意记载黔地地理人情之著作。是书汇辑有关著述四种:清田雯

  • 清江碧嶂集

    一卷。元杜本(1276一1350)撰。本字伯景。号清碧。清江(今属江西)人。本读书能文,并经世致用,吴越岁饥,本上《救荒策》。江浙行省丞相忽剌术用其言,米价顿平。荐于武宗,召至京。不久,归居武夷山。文

  • 读易质疑

    二十卷。清汪璲撰。汪璲字文仪,号默庵,休宁人。此书置象数于不顾而专言理。他在凡例中说,“今说易之家,谓易以道阴阳,务以圆妙幽渺,笼罩影响,如捕风,如捉影,无当实用。故愚以为学易当就平实切近处用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