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说
一卷。清黄某(生卒年不详)撰。黄某,不知其姓名,清末任安徽太平县知县,约生活于清末至民国初期。黄某为推广养蚕业,与本县的一个叫赵敬如的人共同编写了《蚕桑说》一书。《蚕桑说》讲述种桑养蚕的生产技术及经营过程,内容详尽,客观实用,因而很快就传播开去。除有光绪二十二年(1896)太平县署排印外,在《续四库全书提要》中也有介绍。
一卷。清黄某(生卒年不详)撰。黄某,不知其姓名,清末任安徽太平县知县,约生活于清末至民国初期。黄某为推广养蚕业,与本县的一个叫赵敬如的人共同编写了《蚕桑说》一书。《蚕桑说》讲述种桑养蚕的生产技术及经营过程,内容详尽,客观实用,因而很快就传播开去。除有光绪二十二年(1896)太平县署排印外,在《续四库全书提要》中也有介绍。
六种,八卷。清方士淦撰。方士淦字莲舫,定远(今属安徽省)人。生卒年不详。少从鲍桂星受词章之学。咸丰年间赐举人,后擢守湖州。因事谪戍西域,不久赐还归里。所收六种有《啖蔗轩诗存》三卷、《啖蔗轩自订年谱》一
三百六十卷。雍正十年(1732)奉敕校刊,乾隆三年(1738)告成。前冠以“世宗宪皇帝谕旨”,后面有乾隆皇帝亲为此书写的后记,其中主要收录大臣的奏折共有二百三十三人之多,多者以一人分数册,少者以数人合
四卷。宋杨简(详见《杨氏易传》)撰。五《诰》系指《尚书》中《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五《诰》言词古奥,佶屈聱牙,最为难读,杨简于《尚书》选此五《诰》作注,知难而上,颇有大匠风范
七卷。清胡嗣运撰。本书杂举经史,貌似广博,实皆支离破碎繁琐之论,无关典要,且有很多附会可笑之处。比如胡嗣运引《多方》云:“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简代夏作民主”,认为这就是西洋人民主说之所托。胡氏又引《
一卷。明末清初顾炎武(1613-1682)撰。炎武字宁人,初名绛,曾自署蒋山佣,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诸生,少年时参与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抗清斗争。事败遍游华北,图谋恢复明室。
四卷。清韩怡撰。韩怡,丹徒(今属江苏)人。官至国子监学正。该书将张宗泰《校补》概为删削,附注等则仍如其旧。然张氏本东周以后,皆以晋魏纪年,自晋殇叔元年至魏惠襄王,皆用大书而不旁列。怡书则言夏商周王事,
见《身理启蒙》。
十八帙(残)。目录下题“古闽龙钟道人汇辑,豫金呵呵道人校阅”。封面题“博古斋评点小说”。编选者不知何人。话本小说选集,目有十八帙,残本存第一、二、三、四、六、九、十、十一、十二帙。坊刻小本博古斋编订的
二卷。清王夫之(1619-1692)著。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衡阳(今属湖南)人,又号船山先生,是明清之际著名三大思想家之一。明亡后一直从事反清斗争,兵败隐逸山林,勤恳著述四十余年,于天文、历法、数学
一百二十卷。明胡应麟(1551-1602)撰。胡应麟,字元瑞,更字明瑞,号石年生,又号少室山人,浙江兰溪人。应麟幼能诗,万历四年(1576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聚书四万余卷,从事著述,征引广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