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碧
四卷。清彭遵泗撰。彭遵泗,字磬泉,丹陵(今属四川)人。乾隆二年(1737)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生卒年不详。本书记载明崇祯元年(1628)至清康熙二年(1663)三十余年间,四川农民起义和地方豪强武装争夺混战的情况以及死于动乱中的节士烈女事迹。其书名取自《苌宏之血三年化碧”之意。有《借月山房汇抄》(第七集》本、《笔记小说大观》(第三集》本、《丛书集成初编》(史地类)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第十五辑)本等。
四卷。清彭遵泗撰。彭遵泗,字磬泉,丹陵(今属四川)人。乾隆二年(1737)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生卒年不详。本书记载明崇祯元年(1628)至清康熙二年(1663)三十余年间,四川农民起义和地方豪强武装争夺混战的情况以及死于动乱中的节士烈女事迹。其书名取自《苌宏之血三年化碧”之意。有《借月山房汇抄》(第七集》本、《笔记小说大观》(第三集》本、《丛书集成初编》(史地类)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第十五辑)本等。
二十卷,首一卷,清张金澜修,蔡景星、张金圻纂。张金澜,浙江平湖人,监生,官宣恩知县。蔡景星,湖北蕲州人,举人,官训导。张金圻,金澜三弟。乾隆四十四年(1779)县令贾思谟撰志稿一卷,蔡景星等据此为底本
四卷。清徐灏撰。徐灏,广东番禺人。是书原为两卷,为乌程沈辛田所辑。并附有华亭董南厚《钱谷便览及公私处分》一卷。又有钮大炜重订是书于粤东,将书分为四卷,是为粤本。再有吴县黄鲁溪重修是书于蜀,是为蜀本。徐
十卷。清王曾祥(约1723年前后在世)撰。曾详,字麟征,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康熙末诸生。与厉鹗、金农相唱和。本集前五卷是诗,后五卷皆杂文。“静便斋”取自谢灵运“还得静者便”句,由此而命名。卷前有雷鋐
一卷。南宋谢枋得(1226-1289)撰,一说宋蔡宷之(生卒年不详)撰。全书仅八条,第一条辨苏轼“老饕赋”当作“老餮赋”,主要依据《说文解字》“贪财曰饕,贪食曰餮”之说,似乎有理,实际并非十分确切。《
四卷。明徐三重(详见《余言》条)撰。此书共四卷,第一卷论养民、教民,第二卷、第三卷多论学校贡举、政事利弊,第四卷多论明代人物臧否,大致皆考稽典故,究悉物情,持论较为平实,无激烈偏驳之见,也无恩怨毁誉之
一卷。元王好古(详见《医垒元戎》)撰。此书撰成于南宋端平三年(1236),专论阴证,首列《内经》阴阳脉例,再举三阴证,采伊尹、扁鹊、张仲景、王叔和、许叔微、韩祗和、成无己诸说,书末附“海藏治证”八条。
一卷。英国瑞思义(1859-1924)、清许家惺(生卒年不详)译。瑞思义,英国伦敦会牧师。1883年来华,先在北京学习汉语,后到直隶冀州一小村传教,后调回京城。1916年继李提摩太为上海广学会总干事。
一卷。旧本题明息斋居士(其人不详)撰。此书所载,多为调摄养生之方,都是引于古旧书之文,无所论断。《四库提要》据编修程晋芳家藏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现存《学海类编》本。
十五卷。明程楷(约1497前后在世)撰。程楷,字念斋(一作字正之,号念斋),饶州(今江西波阳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改庶吉士,迁翰林院编修,著有《程念斋集》。据集末方蓂跋称
四卷。清永恩撰。永恩系清礼烈亲王代善第六世孙,初袭康亲王,乾隆四十三年(1878)复号礼亲王。此书成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凡四卷。首列河图洛书,概因河洛以起数,且以卦气定律吕之观点。谓律由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