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衡山县志

衡山县志

①六卷。明刘熙修,何纪纂。刘熙,南昌人,曾任衡山县知县。何纪,马平人,曾任衡山县教谕。民国十三年(1924)邑人康和声于京师图书馆见明弘治元年所修《衡山县志》,手抄携归湘垣,适同邑赵恒锡长省政,见而叹赏。以衡为故籍,不可使之无传,亟促之复校重印,资助其成。《衡山县志》弘治元年(1488)刻本。此志以衡山为五岳之一,记述甚详,较为得体。然其以星野列诸建置沿革之首,疆域则图考阙如,宦迹仅列职名而不记事实,均不符志例。其门类则杂乱无章,疏漏尤多。该志尚有民国十三年(1924)衡山康和声铅印周镗续刻本流行于世。② 五十五卷,首一卷。张富业修,林拱榆等纂。张富业,武宁人,曾任衡山县知县。林拱榆,衡山县人,举人,曾任江南盐城县知县。衡山县志创修于明代,流传极少。迄清康熙初邑令王家贤重修,后又有葛亮臣等续修。此志则为续葛志而作。《衡山县志》道光三年(1823)增刻本,共五十五卷首一卷。目类依次为星野、图考、建置、沿革、疆域、形势、山川、户口、田赋、水利、城池、关隘、津梁、古迹、公署、学校、祀典、祠庙、风俗、兵制、屯田、边防、驿传、铺递、苗瑶、武功、屯练、寺观、盐法、茶法、钱法、木政、榷政、矿政、蠲政、职官、选举、封荫、政绩、人物、列女、隐逸、流寓、仙释、方技、古帝王、故宫、陵墓、僭窃、艺文、典籍、金石、物产、祥异、杂识、外纪。此志卷首图说颇精审。其星野考证翔实,所绘翼珍及朱鸟七宿诸图,于衡县亦称允当。旧志对于建志沿革,皆相应谓衡山为古糜子国,不无错谬。此志则博稽湖广、湖南两通志及府志而订正之,具有卓识。其古迹辨禹碑之误,考证有据,尤为有裨史实之作。艺文搜录宏富,为全书之冠。惟以清之诰敕及历代宸翰、祭文列首,则颇失芜杂。③ 四十五卷,首一卷。李惟丙修,文岳英、旷学熊纂。李惟炳,琴水人,曾任衡山县知县。文岳英,邑人,曾任户部主事。旷学熊,邑人,候选训导。《衡山县志》光绪元年(1875)刻本。此志特详图考,其衡山专图,尤为精当。旧志祀典归祠庙,田赋并载书院、义渡、寺观等均不符体例,此志则纠正其失。其增典祀、积储、拯恤等目,删苗瑶、边防、茶法、钱法、木政、矿厂等空名,亦具卓见。所为叙述,皆简明扼要,为湘邑志中之佳作也。

猜你喜欢

  • 尚书旧疏考正

    一卷。清刘毓崧撰。刘毓崧字伯山,江苏仪征人,道光二十年举优贡生,从其父刘文淇受经文。刘文淇曾作《左传旧疏考正》,并在自序中说,考正了《左传》旧疏之后,其余诸经《易》、《尚书》、《毛诗》、《礼记》等的旧

  • 二程文集

    十三卷。《附录》二卷。宋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合撰。此集属名为明道程子、伊川程子。程颢字伯淳,自谓明道先生。程颐之兄。程颐字正叔,称伊川先生。程氏世居中山,后徙河南洛阳

  • 春秋书法

    八卷。清李道融(详见《春秋说集解》)撰。该书主要研讨《春秋》书法,对所谓《春秋》笔削大义及褒贬义例有所阐发。该书有咸丰甲寅(1854)秋强恕堂刊本,与《春秋说集解》合刻。

  • 历朝珰鉴

    四卷。明徐学聚撰。学聚,字敬舆,兰溪(今属浙江)人。生卒不详。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官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该书是辑录历代宦官事迹的专著。自周秦以后一直至明代。书中内容分“善可为法”和“恶可为戒

  • 天华山房秘藏玉杵臼

    三卷。卷首一行题曰:西湖赫主人吴培鼎九牧父捣。不知何许人。其书所载皆为抄自《唐类函》。似为明书贾所为。

  • 于谦全传

    见《于少保萃忠全传》。

  • 东溪蔓语

    一卷。明曹煜(生卒年不详)撰。曹煜,浮染(今江西景德镇)人。嘉靖五年(1526)中进士,其仕履不详。他在书中自言曾为县令。此书皆为讲学之语,持论比较淳正,然多抄撮程颢、程颐之言。又以乡曲之私情,过于推

  • 畜德录

    一卷。明陈沂(1469-1538)撰。陈沂字宗鲁,号石亭,上元(今江苏南京)人,文学家。正德进士,由庶吉士历编修、侍讲。出为江西参政,移山东参政,与顾璘、王韦号称“金陵三俊”。初好苏诗,自号小坡。工画

  • 御注道德真经

    ①四卷。唐李隆基(685-762)撰。李隆基,即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崇尚道教,撰有《御注道德真经》四卷、《道德真经疏》十卷。《御注道德真经》,又称《道德真经注》。唐以前研究《道德经》并为其作注者,有

  • 泰安州志

    四卷。清任弘烈原本,邹文郁增修,朱衣点增纂。邹文郁,辽东人,拔贡出身,康熙十年(1671)任泰安州知州。朱衣点,邑人,庠生出身。考泰安州志,创修于明弘治元年(1488)知州胡瑄,再修于万历三十一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