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衡阳县志

衡阳县志

①四十卷,首一卷。清阎肇烺等修,马倚元等纂。阎肇烺,昌乐人,曾任衡阳县知县。马倚元,邑人,曾任广东钦州知州、翰林院庶吉士。衡阳县志,康熙年间曾两修,雍正年间再修,至乾隆年间知县陶易则已四修。此志则续陶志而作。《衡阳县志》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共四十卷首一卷,卷首曰序例、目录等。分为:卷一,舆图。卷二,星野。卷三,建置、沿革。卷四,疆域、形势。卷五,山川。卷六,津梁。卷七,城池。卷八,户口。卷九,田赋。卷十,物产。卷十一,风俗。卷十二,公署。卷十三,职官。卷十四,名宦。卷十五,盐法。卷十六,蠲政。卷十七,学校。卷十八,典礼。卷十九,兵制。卷二十,驿传。卷二十一,武功。卷二十二,选举。卷二十三,封荫。卷二十四,祠庙。卷二十五,古迹。卷二十六,藩封。卷二十七,故宫。卷二十八,冢墓。卷二十九,人物。卷三十,隐逸。卷三十一,流寓。卷三十二,列女。卷三十三,方技。卷三十四,仙释。卷三十五,祥异。卷三十六,金石。卷三十七,典籍。卷三十八,艺文。卷三十九,僭窃。卷四十,杂识。此志星野、建置、疆域、田赋各门,纪载均极翔实可观。又如金石之碑记,典籍之书目,艺文之诗赋,采辑亦宏富靡遗。然此志文笔简陋,无足称述。② 十二卷。清罗庆芗修,彭玉麟等纂。罗庆芗,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曾任衡阳县知县。彭玉麟,(1816-1890),麟又作麐,字雪琴,邑人。咸丰三年(1853)从曾国藩创湘军水师,任营官。次年率水师在湘潭战胜太平军,以知县用。后配合陆军攻陷兵州、武汉、田家镇,升同知,以知府记名。湖口战役中,所部被太平军击溃。五年重建内湖水师,擢广东惠潮嘉道。后参加围攻九江、安庆,加布政使衔。十一年攻陷湖北孝感,晋广东按察使,又陷黄州,擢安徽巡抚。同治元年(1862)任水师提督,东下围天京(今南京)。天京陷落后,加太子少保。四年命筹商水师善后事宜。七年会同曾国藩奏定长江水师营制。十一年命巡阅沿江水师。光绪七年(1881)令署两江总督,九年令署兵部尚书,均已衰病辞。《衡阳县志》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此志搜采宏富,图表精审,邑志中不多见。

猜你喜欢

  • 宜城县续志

    二卷。清李连骑、舒善庆修,姚德华纂。李连骑直隶威县(河北威县)人,拔贡。舒善庆,浙江奉化人,监生,两人先后官宜城知县。姚德华,字宝丞,本县人,光绪二年(1876)孝廉方正。县志于同治五年(1866)知

  • 四焉斋文集

    八卷。清曹一士(1678年-1736年)撰。曹一士字谔庭,号济寰,上海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曹一士工诗文,有《四焉斋文集》八卷,《石仓世纂》之第五种,与其诗集同刻于乾隆庚午(1

  • 禹城县乡土志

    不分卷。清王汝汉修,张青莲纂。王汝汉,广州人,光绪末年任禹城县知县。张青莲,邑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奉饬各县邑,编纂乡土志。以备初级科之用,前任知县,更调频繁,未遑措意,而限期已迫。王汝汉乃择

  • 四书会通

    十一卷。清吴楚椿撰。是书分《学庸会通》、《论语会通》、《孟子会通》。《学庸会通》是乾隆四十六年(1781)所刊,《论语会通》、《孟子会通》俱是抄本。卷首有楚椿自序。《大学》独有总论,其书荟萃群注,不标

  • 中庸讲义

    二卷。清朱用纯(详见《大学讲义》)撰。是书首有自序。前半部申发“中”字义居多,后半部阐明“诚”字义居多。而“中”与“诚”都本于天,见于吾心。故要保此“中”,必须戒惧慎独。“诚”是实理,以实心而实此实理

  • 清风闸

    四卷三十二回。清浦琳撰。浦琳字天玉,扬州人,清代中叶著名说书家,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清风闸》为长篇话本小说,套用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三卷《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的情节框架,叙述宋代孙大理、孙文理及孙文理

  • 春秋楚地答问

    一卷。清易本烺(详见《易解呓通》)撰。该书对春秋时楚地加以考证,自设问答,计有汉阳诸姬国在何地;今之安陆属汉东何国、何以名郊郢、治此地者何官;澨、雍澨何在;若、敖二字何解;汉东之国随为大,其次为谁;随

  • 读易例言

    无卷数。清孙廷芝撰。孙廷芝字铜池,山东平度人。他自幼学习周易,后来在潍县刘氏学馆任教师。为了向学生传授周易,才著此书,以为学易的启蒙。此书共有二十九个图解,如卦位解、交重单拆解、贞晦解、三十六宫解等。

  • 阙子

    一卷。周阙子(生卒年不详)撰。关于《阙子》的撰者名字、里爵已不可考。清人马国翰认为其六国时人。应劭《风俗通义》曰:“阙,姓也,承阙党童子之后。有阙子著书。”《汉书·艺文志》纵横家类有“《阙子》一篇。”

  • 常谈

    一卷。南宋吴箕(生卒年不详)撰。吴箕字嗣之,新安(今属河南)人。乾道五年(1169)进士及第。授仁和县主簿,分教临川。历知当涂县,为赵汝愚所重,召主审察。寻以疾卒。《宋史》不为立传,其事迹仅见于《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