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襄阳府志

襄阳府志

①八卷,清杜养性修,邹毓祚纂。杜养性,字敬修,奉天沈阳(今辽宁沈阳市)人,拔贡,官襄阳知府。邹毓祚,湖北远安人,官襄阳府教授。宋郡守高菱创修《襄阳郡志》四十卷。见《宋史·艺文志》。其后正德间下荆南道副使聂贤续修,见《明史·艺文志》。万历间知府吴道迩又修,《四库全书》录入存目类。顺治间巡抚赵兆麟四修,海内仅传孤本,康熙初杜养性任郡守,复从事修辑,延邹毓祚主其事,历数年而成志。《襄阳府志》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全书八卷。分五十二类,起星野,迄文诗。此志据顺治赵兆麟所修之志,略事增补,故未能脱前志范围。但赵志修于顺治中叶,当时鼎革之后,兵戈稍息,地方元气尚多未复,文献散佚,难以称辑,故赵兆麟以巡抚修志,尚不能尽人意,其因限于时势,能稍存文献,已属不易。而杜养性修志时,承平已久,仍不广事搜求,详加考究,使一郡文献皆存志中,而因陋就简,袭前人旧籍,实属不该。② 四十卷图一卷,清陈锷纂修。陈锷,字白崖,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进士,官襄阳知府。康熙初年知府杜养性修府志后,已八十余年未修,旧志舛错讹误不可卒读,新事层见迭出。陈锷莅任,纂成府志。《襄阳府志》乾隆二十五年(1760)刻本。此志鉴于前人疏陋之失,悉心订正。卷中所列,皆依据事实而载,不抄袭陈志,也不独凭臆见,妄斥前非。故《湖北通志》称其考据史传,在湖北清朝府志中,仅次荆州,胜于他府。但陈锷虽详考载籍,细正旧说,惜采访未尽,致有遗漏,古迹胜地多未亲临,行文之间也有违实况。此志于闭门著书,颇加扼腕,此等小疵,不掩良志之全部。③ 二十六卷,志余一卷,清恩联、吉尔哈春修,王万芳纂。恩联,字星五,满洲镶黄旗,笔帖式,官襄阳知府。吉尔哈春,荆州驻防附生,官襄阳知府。王万芳,本县人,优贡,官八旗官学校汉教习。府志自乾隆知府陈锷修后,下迄光绪间,已百余年未修。其间叠遭兵变,文献多缺,恩联等人延王万芳主修志事,志创议于恩联,吉尔哈春续其业,复奉调离。王万芳以一方名儒独主纂事,始终不渝,得以成功,历时一年多,成志。《襄阳府志》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此志距陈志历年久远,不能尽赖前人故籍,采访之始力求精确。志中艺文金石诸志,尤能祥为勾稽,所附忠义录,可窥郡中兵燹情况。祥异杂事概附志余,不入卷中,以地志非国史,不能以五行志例列之。

猜你喜欢

  • 茹古略集

    三十卷。明程良孺(生卒年不详)撰。程良孺著有《读书考定》。本书的体例如同《事类赋》。全书三十卷,共计为三百九十四篇。每篇皆采撷华美的词语,联为偶语。书的自序称不奇不已,不幽不已,不僻不已,不合其奇者、

  • 王端毅公奏议

    十五卷。明王恕撰。王恕(1416-1508),陕西三原人。字宗贯,号介庵,晚号石渠。正统进士,历任扬州知府、南京刑部右侍郎、云南巡抚、宁夏巡抚、南京兵部尚书。孝宗时召为吏部尚书。居官历中外五十余年,为

  • 左传快评

    八卷。清刘继庄撰,金成栋辑。继庄生平事迹不详。成栋字天三,海阳(今属山东省)人,曾从学于继庄之门。此编前有金成栋题辞,称刘继庄评定《左传》诸篇,成栋及同学诸子辑刻。全书共八卷,摘取《左传》菁华,以为修

  • 江夏县志

    ①四卷,清马仲骏纂修。马仲骏,字澹庵,河南宜阳人,举人,官江夏知县。江夏县志,明万历以前无可考。万历十九年(1591)知县颜文选延邑人郭正域始修,其志不传。清康熙十二年(1673),命直省各修通志,省

  • 秋蟪吟馆诗钞

    六卷。附《来云阁词钞》一卷。《文钞》一卷。清金和(?-1885)撰。金和,上元(今江苏江宁)人,字云叔、又字亚匏,早年丧父,其母教读甚严,文思敏捷,然作文不求程式,遂终身见斥科场,以布衣客死上海。其诗

  • 后山诗集

    十二卷。宋陈师道(1053-1101)撰。陈师道字履常,又字无己,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平详见《后山谈丛》(辞目)。此集共十二卷。为雍正三年(1725)嘉善陈唐所刊。其中,正集六卷,为魏衍所编《后山

  • 琴思楼词

    一卷。清易顺豫(生卒年不详。约为清同、光至民初间人)撰。顺豫字叔由,湖南汉寿人。其生平事迹不见经传。该词集收录九十首,续补一首。其词始作于光绪十一年(1885),迄于光绪二十九(1903)。卷首为易顺

  • 铨政论略

    一卷。清蔡方炳撰。蔡方炳,字九霞,号息关,昆山(今属江苏)人。明末山西巡抚蔡懋德之子。著有《增订广舆记》,已著录。本书专论唐、宋二朝之铨政,颇为浅略。如谓侍郎起于隋,不知梁天监三年(504)已有侍郎之

  • 玉牒

    不分卷。清历代敕编。玉牒,即指清朝宗室谱牒。清朝规定由宗人府会同内院礼部十年一次纂修玉牒。现有故宫博物院藏原稿本,另有宗人府副本原藏孔德学校。

  • 临文便览

    二卷。清张启泰(生卒年不详)编。启泰字仰山,山东嘉祥人。精鉴赏,工篆刻。是编上卷为《韵辨》,首有聊城杨绍和序,并冠以《敬避字样》、《应抬字样》、《磨勘条例摘要》。下卷为《字学举隅》,前有临桂龙光甸原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