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解字索隐

说文解字索隐

一卷,补例一卷。清张度(生卒年不详)撰。张度字叔宪,又字吉人,号辟非,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张氏以不知六书不得谓之识字,不知《说文》之例不能明《说文》之谊,作《六书索隐》以求识字,作《说文补例》以求读《说文》。张度之说曰:“六书之旨,各有本原,各有会通。本原者,造字之初例也;会通者,文字之运用也。执本原以核乎会通,六书之谊必窒塞而不达;徒事会通即以为本原,六书之例亦混合而不分。知其例以会其通斯可矣。何谓知例?许君曰:“建类一首,同意相受。’此转注本原之例也。何谓会通,如‘茦莿’‘莿茦’、‘’‘’、‘蔆芰’‘芰蔆’、‘裼但’‘但裼’,或声或意,皆不外本原之例也;如‘论议’‘议语’‘语论’转而远之、远而环之之为注也;如‘晨’‘早’昧爽也、‘梡’‘’木薪也、‘椢’‘’木未析也,以意相成之为转注也;如齐人谓芋曰莒,秦人谓筥曰,同时异地异字,‘芋莒’‘莒’一谊之为转注也;如齐谓梠为檐,又谓梠为厃,同时同地异字,‘梠’‘檐’‘厃’一谊之为转注也;上古为自,后世为鼻;上古为乙,后世为燕;古今同物异字,‘自鼻’‘乙燕’一谊之为转注也。要而论之,字者孳也,孳生日多,转注日广。戴东原曰:‘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性、假借二者,字之用也。’千古不刊之论。又曰:‘周朝经学大盛。’戴氏东原转注之说,究属通论,惟以《尔雅》全书为转注,此其误。”显然张氏是支持戴震的转注说的,只是认为戴震注经与释义不分欠妥。而对朱骏声的转注假借说则予以彻底否定。以上见于《索隐》。其《补例》有部首递次之例,部字叙次之例,属字归部之例,重文之例,说解之例,用读若以辨音之例,引书之例,可补段玉裁、王筠诸家所未备。是书有元和江氏刻本。

猜你喜欢

  • 太极会通

    六卷。翟衡玑撰。翟衡玑,湖南武冈人。其余不详。此书之说似受道家影响颇深。综观全书之旨,乃“以太极为会归,以图书为大用。而以礼乐为治世之根本。天地之气,不外阴阳,阴阳之发端在礼乐。故治平之术,礼乐为先”

  • 读书偶识

    十卷,附一卷。清邹汉勋撰。汉勋字叔绩,湖南新化县人,咸丰元年举人,承其父文苏之学,对于《易》《诗》经训、史家地理、音韵小学、金石书画等无所不究,以博学名于世。此书是他居高平山时,读《易》《诗》《书》《

  • 千祥记传奇

    二卷。明无名氏撰。清高奕《传奇品》、无名氏《传奇汇考》并予著录,仅称无名氏撰。明吕天成《曲品》未收此作,或系万历三十八年(1610)后人之作。此本二卷,三十出。演贾凤鸣父子先后官长沙故事,梗概为:洛阳

  • 陆密庵文集

    二十卷。《录余》二卷。《诗集》八卷。诗余四卷。清陆求可(1617-1679)撰。陆求可,字咸,号密庵,山阳(今属江苏淮安)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授河南裕州知州,官至刑部员外郎、布政司参议。著

  • 天机书

    见《天机素书》。

  • 交泰录

    二种 四卷 明龙大有撰。龙大有,官河南按察使,事迹不详。《交泰录》一书是辑明人杨士奇的《三朝圣谕录》三卷和李东阳的《燕对录》一卷二种成书。龙大有以古今君臣相遇艰难,自周秦以迄唐宋,难有君臣相得,从容问

  • 琴志楼词

    六卷。清易顺鼎(1858-1920)撰。易顺鼎生平事迹见《丁戊之间行卷》。本书共六卷,有《湘弦词》一卷、《丁戊之间》一卷、《摩围阁词》二卷、《楚颂亭词》一卷、《棐台梦语》一卷。《湘弦词》为同治十二年(

  • 疑谊偶述

    一卷。明唐枢(详见《宋学商求》条)撰。此书首题门人潘鸣时述,书末又有潘鸣时跋。其实是唐枢所作以示潘鸣时之书。共十八条,具论古今学术、法制之可疑者,因此以“疑谊”为此书之名。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但语言

  • 六经原流

    不分卷。明吴继仕(生卒年不详)辑。继仕字公信,安徽新安人,经学家。作品有《七经图》、《音声纪元》、《六经原流》等。此书分门别类,考镜源流:首先探讨《六经》源流,其次探讨世人治经源流,然后分别是《周易》

  • 平定关陇纪略

    十三卷。清易孔昭、胡孚骏同撰。易孔昭,黔阳人;胡孚骏,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二人生卒年不详。同治元年(1862年),蓝朝柱(即蓝大顺)起义军由四川入陕西,捻军、回民起义军继之。六年(1867年),左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