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长笺

说文长笺

一百四卷。明赵宦光(?-1625)撰。亦作赵颐光,字凡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与妻陆卿子隐于寒山,读书稽古,精于篆书。著作尚有《六书长笺》、《篆学指南》等。此书以宋李焘《说文解字五音韵谱》为底本,而凡例乃称“徐铉徐锴奉南唐敕定”,对于《说文》源流暗昧不明。所列诸字较之原书多所增删,增者加方围于字外,删者加圆围于字外。字下之注谓之“长语”,所附论辨谓之“笺文”,故名“长笺”。然而所增之字,往往失画方围,与原书混淆;所论所注,又殊多疏误。顾炎武说:“万历末,吴中赵凡夫宦光作《说文长笺》,将自古相传之五经,肆意刊改,好行小慧,以求异于先儒,乃以‘青青子衿’为淫奔之诗,而谓‘衿’即‘衾’字,如此者非一。其实四书尚未能成诵,而引《论语》‘虎兕出于柙’误作《孟子》‘虎豹出于’。然其于六书之指,不无管窥。而适当喜新尚异之时,此书乃盛行于世,及今不辩,恐他日习非胜是,为后学之害不浅矣。故举其尤剌谬者十余条正之。”顾氏所谓“尤剌谬者”是:谓“瓜分”之“瓜”当作“爪”,而不知“瓜分”字见《史记·虞卿传》及《汉书·贾谊传》;谓:“灶突”之“突”当作“”,而不知“灶突”字见《汉书·霍光传》;“民愁则垫隘”见《左传》,“鹊丑其飞也”、“驠马白州也”并见《尔雅》,而以为未详;顾野王陈人也,而以为晋之虎头;陆龟蒙唐人也,而以为宋之象山;王筠梁人也,而以为晋;王禹偁宋人也,而以为南朝;汉宣帝讳“询”,而以为讳“恂”;汉平帝讳“衍”,而以为讳“衍”;夏州至唐始置,而以为中国称华夏从此始;叩地在京兆蓝田,而以为地近京口,故从口。此书正文共百卷。另有四卷居于卷首。卷首上前列《解题》一卷,载其平生所著字学之书七十余种;次列《凡例》一卷,次列《说文》原序、宋初官牒,附以自撰《通误释文》及徐锴《部叙》二篇,共为一卷。卷首下列其少时所撰《子母原》一篇,又取《说文》540部原目撰《说文表》,合为一卷。《四库提要》据安徽巡抚采进本著录于《存目》中。

猜你喜欢

  • 读易寡过

    一卷。清沈豫著。沈豫字小敷,号补堂。萧山人。道光时诸生。平生好学,攻研经史,著有包括本书在内的《蛾术堂集》。因作者于科举仕途不畅,故常常借著述发泄心中不满。其易说多采自汉魏诸儒,不言象、不训诂,只是把

  • 一庵杂问录

    一卷。明唐枢(详见《宋学商求》条)撰。此书内容所涉范围较广。自心性知觉至进德修业,旁及于诗学、韵学、字学、乐律等。采用自问自答形式,语言精炼。其论学以禅为宗,而附会以儒理。如“问千手观音何义?曰:一个

  • 诚斋文集

    二卷。附《两铭问答》一卷。明施璜(约1653年前后在世)撰。施璜,字虹玉,安徽休宁人。此编为所著杂文,皆讲学之语,是文排斥陆、王,不遗余力。末附《西铭问答》,别为一卷。考马端临《文献通考》,《两铭注》

  • 后汉书注考证

    一卷。清何若瑶(详见《汉书注考证》)撰。《后汉书注考证》共八十条,每条证注不多,却很中肯。如《光武纪》中“自是始贰于更始”,据国语注释“贰”为“二心”,何氏纠李注“离异”之误。又如“野谷旅生”,据《尔

  • 五子之歌

    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徯于洛之纳。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 周易大全

    二十四卷。明胡广(1369-1418)等奉敕撰。据《明成祖实录》,永乐十二年(1414)命胡广、杨荣、金幼孜修《五经大全》《四书大全》。胡广,字光大,吉水(今属江西)人。建文二年(1400)廷试第一,

  • 仪礼节贯

    三卷。清朱璠撰。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璠字胜之,江西南城县(今江西省东部)人。书首有璠叙录,大意是:《仪礼》文多冗复,读者概以节取。这里编取记之零星者附于经,择取纂疏确当之训诂以补充其缺脱,订正其讹误。

  • 周易郁溪记

    十四卷。清郁文初撰。郁文初号郁溪,蕲州人。官至肇庆府知府。此书为河间贾棠所刊。凡总论一卷,上下经九卷,《系辞上传》三卷,而《系辞下传》至《杂卦传》则都标为“卷下”以统之,不再分析卷目。此系编次者失误。

  • 谏垣奏草

    四卷。明毛宪撰。毛宪字式之,别号古庵。正德进士,官给事中。有《古庵文集》。毛宪在谏垣共八年,所上共三十一疏,集前有乡试策一篇,《谏垣奏草》在《古庵文集》外单独刊行。

  • 宋百家诗存

    二十八卷。清曹庭栋(1699-1785)编。曹庭栋生平见《易准》辞目。此书所编皆《宋诗钞》缺漏者,“选刻两宋诗人遗集以广诸选本所未及”(《自序》)。所选共一百家,始于魏野《东观集》,终于僧斯值《采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