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一卷。明祝允明(详见《浮物》条)撰。是书乃是作者居忧其间,就平日读书所得之事物之理,随笔笺记而成。篇幅较短,约一千六百余字,不分门类,随意漫记,以自己的观点阐发事理,虽为一己之见,然亦有可取之处。如关于坚持常久学习和更新知识的关系,他总结为“学贵有常,又贵日新。日新若异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关于当时人情险恶,世事艰难,作者也有议论,“虎狼存父子之仁,蜂蚁有君臣之义,虫盖有时而人也。今人仁不如虎狼,而虐如之;义不如蜂蚁,而毒如之,是人亦有时而虫矣。然虫之人也,进也;人之虫也,退也。人之不如虫也,哀夫。”也有一些文字,则反映了作者的处世哲学,如“高不虚也,卑不污也,明而无耀也,暗而无昧也,张乎其博,而非空也,敛乎其约,而非隘也。不偏焉,不倚焉,其中也。而莫过莫不及也。心之本体盖如此。”此书版本很多,择其要者录于下:《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正德嘉靖本、宣统排印本、民国石印本)、《金声玉振集·撰述》、《宝颜堂秘笈》(万历本、民国石印本)广集、《说郛》续卷四、《学海类编》(道光本、影印道光本)子类、《广四十家小说》等。193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据《宝颜堂秘笈》本排印),1959年补印。

六卷。清尹会一撰。尹会一号健余,直隶博野(今河北博野)人,官至吏部右侍郎。是书首有门人王击玱序,所定次序为《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书中规抚指趣,不离朱子。每条下间或引王罕皆、王玉清等小注。书中参引旧说,也引及罕皆。其发抒己见,具证体验有得,但有时不免迂腐,对朱注也间有存疑之处,不完全墨守。存疑之处,如朱子论“管仲及王魏之功罪”一条,引刁文孝说;“夏后氏一夫授田五十亩”一条,蓄疑不解,以为经论之活法;“桃应问答”一条,谓“为臣执法,为子爱亲,各行其是而无所顾,分说便明,合看便差”,最为理正词严。该书有乾隆十五年(1750)刊本。

猜你喜欢

  • 百川集

    十二卷。明孙楼(约1561前后在世)撰。孙楼,字子虚,江苏常熟人。嘉靖二十五年(1546)举人,生卒年不详。授湖州府推官,改汉中。致仕归。著有《百川集》。是集凡十二卷。孙楼好学,尤工于制义,与胡友信、

  • 古今韵准

    一卷。清朱骏声撰。朱氏生平著述见“说文通训定声”。是书取今韵二百六部,准诸古韵十八部,而注释分析其分合之故。朱氏所撰《说文通训定声》按韵系字,析古韵为十八部:(一)丰、(二)升、(三)临、(四)谦、(

  • 学易枝言

    四卷。明郝敬撰。所谓“枝言”乃心中有所疑之意。全书凡四卷,实其仅撰前两卷,后两卷附刻其友鲍士龙之《易说》。卷一共五篇,为易理、易数、阴阳、动静、五行等。卷二亦为五篇,即人身、易画、易卦、易象、易学等。

  • 六科满蒙给事中题名录

    一卷。清刘恩溥撰。刘恩溥(?-1908),直隶(今河北省)吴桥人,同治四年(1865)进士,光绪年间官至仓场侍郎。本书是他任工科给事中时撰集的,成于光绪十三年(1887)。作者虽然广泛收集史籍,例如国

  • 驳箴膏肓评

    不分卷。章炳麟(详见《春秋左传读叙录》)撰。该书是为反驳清代今文学家刘逢禄《箴膏肓评》而作。该书按《春秋》十二公顺序,每公若干条,每条下面先摘录何休《左氏膏肓》,然后摘录郑玄《箴膏肓》,接着摘录刘逢禄

  • 剧谈录

    二卷。唐康骈撰,生卒年不详。《唐摭言》作唐骈,《新唐书志》及《宋史志》均作康骈。康骈字驾言,池阳(今安徽贵池)人,乾符四年登进士第,官至崇文馆校书郎。此书成于唐乾宁二年。全书凡四十条,其中多记天宝以来

  • 周易参同契考异

    一卷。宋朱熹(详见《周易本义》)撰。《周易参同契考异》,又名《周易参同契注》。前人研究《周易参同契》者,有五代彭晓撰《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彭晓在其自序中,叙述了《参同契》作者魏伯阳其人,以及成书后

  • 唐会要

    一百卷,五代王溥撰。王溥(922-982),字齐物,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五代后周至宋初“十年作相”,又是当时著名的历史学家。后汉乾珰元年(948),状元及第。隐帝即位后,为枢密使、同平章事郭威幕僚

  • 净心诫观法

    一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净心诫观法》一书,道宣作于隋州与唐寺,由弟子泰山,灵严寺僧人慈忍刊行于世。全书共有文三十篇,第一篇为释名,第二篇为序宗,第三篇为五停,第四

  • 朝鲜史略

    六卷。撰者不详。一名《东国史略》。明朝鲜人所记载其国治乱兴废之事。始于檀君,终于高丽恭让王王瑶。记载在新罗朴氏以前的史事比较简略,而自高丽王建以后则都编年纪载,事迹颇为详备。其中也附有史臣论断及历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