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仪礼日记

读仪礼日记

①不分卷。清于鬯(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撰。鬯字醴尊。松江府南汇县(属今上海市)人。优廪生。此书也是《学古堂日记》之一种。本书包括考《士冠礼》三条、《乡饮酒礼》二条、《乡射记》一条、《大射仪》一条、《聘礼》二条、《公食大夫礼》一条、《觐礼》一条。《丧服》一条、《既夕》一条、《士虞记》一条、《少牢馈食礼》一条、《有司彻》二条,总共十七条。又在卷端附《论仪礼叙次》一篇、《闺考》一篇,《丧服》下附《论殇服》一篇。全书有二万多字,征引详明,论断也大多确当。例如,论闺之名不可专施于宫中之小门,论侯之制,辨郑注与愈氏平议之误,都能发前人之所未发。而其附《论殇服》二篇,更是精心之作。其《自序》中说过,《殇服》见于《仪礼》,历代因袭,到宋元时期仍然没有废除,自明太祖孝慈录开始进行删汰。清朝承袭明代之制,《殇服》也被漏阙。然后,也不罪人服殇服其服之不合于礼,还没有禁止,况稽古礼以定之。因此,采辑成编,完全以礼经为主,补其所略,而删其不合时宜者,表列差等,推著月算。凡列论议,所执惟中。此书有学古堂日记本。② 不分卷。费祖芬(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撰。祖芬字继香,吴县(今江苏省东南部)人。优附生。此书为学古堂日记之一种。计考《士昏礼》一条、《乡饮酒礼》三条、《乡射礼》二条、《燕礼》一条、《大射仪》一条、《聘礼》一条、《士丧礼》八条、《既夕礼》一条、《士虞礼》三条、《特牲馈食礼》三条、《少牢馈食礼》二条,共二十六条。此书虽然篇幅不大,但是,有很多精当之处。如《大射仪》中离维纲注,或日维当为绢,绢纲耳。祖芬依从敖氏之说,认为绢就是《周礼》之縜,断定绢字是縜字之误,并且驳斥张惠言以绢为绢绕耳为语辞之非。《聘礼》门外米三十车,车秉有五注,今文或为逾。祖芬认为《论语》之庾,就是《聘礼》之,而其本字则应当从斗之斞,不是仅仅此经古文写作,与今文写作逾,都是假借字,就是《论语》之庾,也是假借字。其说非常正确。又如论《士昏礼》启今文写作开,是因为同音假借,并非因为避讳。《乡饮酒礼》宾西阶上疑立之疑,是字之假借。《乡射礼》豫则钩楹内,证明豫序同为假借字,本字应当写作谢。《士丧礼》两胉脊肺,证明《周礼》之拍,与此今文之迫,都是假借字。《既夕礼》凡绞紟用布,伦如朝服,证明伦、纶、轮三字同音,可以互相假借。此书有学古堂日记本。

猜你喜欢

  • 江忠烈公行状

    一卷。清左宗棠(1812-1885)、郭松焘(详见《礼记质疑》)撰。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举人,官至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一生曾先后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西北回民起义,平定阿古柏叛乱,创办新

  • 周礼李氏音

    一卷。晋李轨(?-619)撰,清马国翰辑佚。李轨有《周易音》,已著录。李氏《周礼音》既有古音,亦有转音,除为郑(玄)注作音外,亦为杜子春、二郑作音。作古音者,如《春官·序官》“乃立春官宗伯”,先郑注,

  • 考定文字议

    一卷。清俞樾撰。俞氏生平著述,见《儿笘录》。卷首有叙言,俞氏引孔子“正名说”论考定文字至关重要,考定文字应专以许氏《说文》为准。是编考定文字大纲有二:一曰正字义,如“逆”为送逆字,而顺逆字必当作“屰”

  • 大学节训

    一卷。清吕调阳撰。调阳字竹庐,四川彭县(今四川彭县)人,同治三年(1864)举人。著有《商周彝器释铭》、《彭县金石志》等书。其解《大学》,则用古本,依节训释,不从朱子三纲领八条目之说。如释明德、新民、

  • 十六国年表

    二十二卷。清孔尚质撰。孔尚质,字元长,清武陵(今湖南常德市)人,此编虽然是以年表为名,然而实非司马迁旁行斜上之体。其体例多不允协。例如每年但大书甲子,且以晋宋年号与潜号分注,则统绪全然背离。其书未附《

  • 易外别传

    一卷。宋俞琰(详见《周易集说》)撰。北宋邵雍,曾根据《易》学和道家思想,作有“先天八卦图”。其图主要内容是关于八卦方位和六十四卦次序的排列,用以推测自然和人事的变化,以象征天地生成之前的状态,所以称此

  • 曹月川先生遗书

    十种,十一卷。明曹端(1376-1434)撰。曹端字正夫,学者尊称月川先生,渑池(今属河南)人。永乐年间举人,曾任霍州学正。笃志性理,学宗朱熹,提出“理驭气”说,主张“事事都于心上做工夫”。尝云学者须

  • 春秋传服氏注

    十二卷。汉服虔(详见《春秋左氏传解谊)撰,清袁钧(见《郑氏佚书》)辑。《左传》服注辑本有多种,此书为其中之一。辑者认为服氏书出于郑玄,即是郑学,其间虽略有不同,但大指不殊,因此辑录服氏注佚文,裒集为十

  • 白云草堂文钞

    七卷。清吕星垣(详见《白云草堂诗钞》)撰。该集包括论一卷,序一卷,书一卷,记一卷,传一卷,墓表碑铭行状一卷,文跋考辨议说铭一卷。前面有洪亮吉作序,称“其文则不名一体,其上者则敬通问交士衡辨亡也,其次则

  • 汉魏音

    四卷。清洪亮吉撰。洪氏生平见“比雅”。洪氏与孔氏同时。《汉魏音》刺取汉魏诸儒传注中音读之字,凡数千百条,以《说文》旧部类聚区分之;并以《说文》所无者附见于后。《说文》所有,后讹为他字者,注云某字本某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