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毛诗日记

读毛诗日记

①不分卷。清钱人龙撰。人龙字友夔,江苏吴县人。肄业于学古堂。学古堂乃光绪初年所建。贵筑人黄体芳居官苏州时,有感于当时一般读书人得书、读书之难,于是聚书六万余卷,置于苏州正谊书院内,名之曰学古堂,招有志者来此读书。并延请吴县雷浚、新阳汪之昌为学长。定《十三经》、《资治通鉴》、《说文》、《文选》等书为讲习内容。众人每日就各自所读之书写成日记,月终汇呈学长评阅。后雷浚、汪之昌从诸生读书日记中取其优良可观者付梓刊行,名之曰学古堂日记。钱氏此书即其中一种。作者以为毛诗异文自宋王应麟以下诸家考证业已精详,但对假借之字未有专论。钱人龙以许慎《说文》读毛诗,凡毛诗中用假字,即撮取许慎书或他书引其本字证之,以阐明诗三百篇假借之理。专训毛诗假借之字,此似为第一书,更兼考证精详确实,其价值自不待言。缺憾之处在胪采未及赅备,仍有遗漏。②不分卷。清申濩元撰。濩元字辛盙,江苏元和(今属苏州市)人。光绪十七(1891)年举人。此书是申濩元读书于学古堂时读毛诗之日记。其书不分卷,不载原文,亦不尽释全经。凡有所见则标举篇目及经文以为题。疏解不以诗义为主,而以训释字词名物见长,多有辨驳前人之失,发诸家所未见者。如训述为匹,匹又训合,好逑即好合。又如僾与薆同,薆训为隐。则“僾而不见”则为隐而不见,皆确当中理。是编由雷浚、汪之昌收入《学古堂日记》。③不分卷。清张一鹏撰。一鹏字云博,江苏元和(今属苏州市)人。光绪十九(1893)年举人。此书是张一鹏读书学古堂时读书之日记。其书不载经文,亦不释全经。有所发明,分别条录并标举篇目及所释经文以为题目。是编以辨释《毛传》、《郑笺》为主,兼及孔氏《正义》、朱子《集传》、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诸书。其于考订郑笺、毛传之例尤为详备。总结为三种,一曰申传,进一步申明细说;二曰补传,补毛传所不及;三曰易传,易正毛传之误失。较早且系统地论说了传笺之关系。惜时易传之例胪采未及全备。④不分卷。清杨赓元撰。赓元字良孚,江苏吴县人。光绪二十(1894)年贡生。是编乃赓元读书于学古堂时读诗之日记。书不分卷,不载原经,有所疏解则分别条录,标举篇目及所释经文以为题目。起自《周南》、终于《唐风》,而不及雅、颂。其内容主要是以《尔雅》、《说文》、《经典释文》诸书辨证毛诗通假之字。虽不免有臆断失察之处,但多数信而有征。⑤不分卷。清夏辛铭撰。辛铭字颂椒,嘉兴桐乡县(今属浙江省)人。是编乃夏辛铭读书于学古堂时逐日所记。为其学长雷浚、汪之昌选入《学古堂日记》中。因是杂记读诗之所得,故不分卷,不附原文,亦不尽释全诗。凡有所得,有所疑,皆标举篇目及经文以为题而后条录之。辛铭是编亦不全,始于《周南》、止于《卫风》计十六则。其疏解多依《尔雅》、《说文》诸书对诗中通假之字加以辨驳。所论笃实严谨,搜采赅博。⑥不分卷。清凤恭宝撰。恭宝字永叔,江苏吴县人。此书亦是光绪初年读书苏州学古堂时之日记。由其学长选中付梓。书不分卷,不附原文,亦不尽释全诗。凡有所疏论皆标举篇目及所释经文而条录之。此编始于《邶风》、终于《陈风》,只八条。主要是参考《毛传》、《郑笺》以及孔颖达《正义》、陆德明《经典释文》诸书,汇列诸说,评定是非,择善而从,间或亦有独到之处。有《学古堂日记》本。⑦不分卷。清陆炳章撰。炳章字菊裳,太仓州(今江苏省太仓县)人。生平及仕历皆不详。是编即陆炳章在学古堂读毛诗之日记,由雷浚选入学古堂日记并付梓印刷。因是读书日记,所以书不载原经,不尽释全诗,凡有所发明皆条录之,并标举篇目及经文为题目。所论始于《周南》,终于《卫风》。或训释诗意,或考订文字,对已有诸家之成说进行辨驳。然疏漏之处时有所见。有《学古堂日记》本。⑧不分卷。清郏鼎元撰。鼎元字勋伯,江苏元和(今苏州市)人。此书即学古堂日记之一种。书不分卷,不载原文,亦不尽释全经。有所发明皆条录之,并标举篇目及经文以为题目,所论或训诂文字,或诠释诗意,往往瑕瑜互见。⑨不分卷。清徐鸿钧撰。鸿钧字圭庵,江苏吴县人。是编为《学古堂日记》之一种,不分卷,不附原经,亦不尽释全诗。所作疏解皆标举篇目及经文而后条录之。所论始于周南,终于小雅。以考释文字为主,能在综合前人之说基础上而出己见。

猜你喜欢

  • 史记

    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褚少孙补。司马迁(前154-前86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是司马谈之子。司马谈任武帝太史令,有修史的任务,但未完成。司马迁是

  • 湖湘五略

    十卷。明钱春撰。钱春,字梅谷,一字若木,武进(今属江苏武进县)人。万历进士,官至户部尚书。钱春初授御史,巡按湖广时受人称道,后因遭魏忠贤弹劾其倚东林党而被削籍。崇祯初年复官。《湖湘五略》为钱春于万历四

  • 后汉书补逸

    二十一卷。清姚之駰撰。姚之駰字鲁斯,浙江钱塘人。康熙(1662-1722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该书收辑后汉书不传于清代的八家,共有《东观汉记》八卷,谢承《后汉书》四卷,薛莹《后汉书》张旸《后汉记》、

  • 道古堂文集

    四十六卷。清杭世骏(1695-1772)撰。杭世骏,字大八,一字堇浦,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学者。乾隆时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曾受命校勘《十三经》、《二十四史》。著有《诸史然疑》、《三国志补

  • 六艺论疏证

    一卷。皮锡瑞(1850-1908)撰。锡瑞字鹿门,善化(今湖南长沙)人,清代经学家。光绪壬午(1882)举人,曾主讲湖南龙潭书院、江西经训书院。光绪二十四年(1898),因赞成变法维新,受到顽固派弹劾

  • 天一阁见存书目

    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薛福成编。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人。目录学家。同治四年(1865)副贡生,官右副都御史。天一阁在晚清之际焚于战火,藏书大部分被烧或遗失,薛氏根据

  • 习苦斋集

    十二卷。清戴熙(?-1860)撰。戴熙字醇士,号鹿林,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官兵部右侍郎。1860年忠王李秀成克杭州,戴熙以本籍团练抵抗,兵败死之。是集有诗集十二卷,古文四

  • 紫竹山房集

    三十三卷。清陈兆仑(1700-1771)撰。兆仑,字星斋,号句山,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雍正进士。乾隆初举鸿博,授内阁中书,官至通政使。精六书,善经义。时人视作文匠。曾充任《世宗实录》、《诗经补注》、

  • 魏石经春秋残字

    一卷(玉函山房辑佚书本)。清马国翰辑。按,《隋志》有三字石经《春秋》三卷的记载,其注又有梁有十二卷的记载。《唐志》则有三字石经《左传》古篆十二卷的记载。国翰认为《唐志》标题多出于臆测。但据王国维所考,

  • 余杭县志

    ①八卷。清张思齐纂修。张思齐,奉天辽阳(今辽宁辽阳)人,康熙七年(1668)知余杭县,在任时重视水利事业,开浚溪流,引溉田亩,昼夜在工地察巡,不辞劳苦。在任六年,百姓祥和。《余杭县志》康熙十二年(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