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辽文萃

辽文萃

七卷。清王仁俊(1866-1913)辑。王仁俊,字捍郑。江苏吴县人。他是俞樾弟子,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曾于上海创办实业报馆,后往依张之洞,任存古学堂教务长。至京师,任学部图书局付局长兼大学堂教习。中年以后致力于金石文字之学与辑录古代佚书,卓有成绩。著作有《籀簃文集》、《正学堂集》、《玉函山房续编》、《辽史艺文志补证》、《西夏艺文志》、《西夏文缀》等。王仁俊以先秦至明代唯五代及辽无诗文总集,遂以汇编辽代诗文为己任,“岁在戊戌,客武昌官报局,暇编辽文十四卷。”(《辽文萃》自序)以《易序卦传》云:“萃”者,聚也;《小尔雅·广言》:“萃”,集也,谓本书命名,窃取斯义。是其原书为十四卷,后来得见缪荃孙所辑《辽文存》,凡缪书已刊入者悉予删落,剩一百余篇,编为四卷,又《补遗》一卷,《作者考》、《逸目考》各一卷,共七卷,又附《辽史艺文志》一卷,符合此书自序所谓“都为八卷”之数。其分类编次与《辽文存》大体相同,共有诗、诏册、敕、表、奏疏、上书、铭、序、书、札子、文、谕、牒、状、对、议、碑碣、塔记、幢记、誓文、祭文、檄、杂著等二十余体。《辽文萃》拾补了《辽文存》的部分遗佚,但也还有不少漏误失当之处。有光绪三十年(1904)无冰阁刊本、《辽海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新本白石山房稿

    五卷。明张孟兼(约1350前后在世)撰。孟兼名丁,以字行,浦江(属浙江)人,生卒年均不详。洪武初(1368)徵为国子监学录,与修《元史》,后累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著有《白石山房逸稿》。据《明史·艺文志

  • 重修革象新书

    二卷。元赵友钦撰,明王祎(1322-1373)删定。王祎字子充,浙江义乌人。明初与宋濂同修《元史》,官翰林待制。有《大事记续编》《卮辞》《王忠文公集》等。王氏称《革象新书》芜冗鄙陋,便“为之纂次,削其

  • 人模样

    一卷。贺时泰(见《思聪录》)撰。此书以人身五官四支之类分目标题,往往牵强。如“元气”一条,引唐柳公权语;“两肘”一条,引杨时两肘不离案语;“脚”一条,引宋璟有脚阳春事;“骨头”一条,引陈献章除去此心此

  • 蓝涧集

    六卷。明蓝智撰。蓝智,字明之,崇安(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蓝智为蓝仁之弟,元末弃去科举,与其兄共师杜本,倡和为诗。洪武十年(1377)以荐受广西按察司佥事,颇有廉声。后卸职归里,著有《蓝涧集》六卷

  • 击壤集

    二十卷。宋邵雍(1011-1077)撰。邵雍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后迁居共城(今河北辉县)。一生未仕,以操行学识为世人敬慕。三十岁后游河南,隐居苏门山百源上,人称“百源先生”

  • 荒史

    六卷。明陈士元撰。陈士元事迹详见《易象钩解》。是书主要记述我国远古开天辟地史事。在九头等十纪之前,增以元始本纪,言盘古、二灵本纪,言天皇、地皇,共为十二纪,疏仡纪则至帝挚止,共为三卷。帝师、帝臣、叛臣

  • 礼记郑注正字考

    二十卷。清叶德辉(1864-1927)撰。德辉,字焕彬,一字作奠彬,号直山,亦号郋园,湖南湘潭(今湘潭市)人。光绪十八年(1882)进士、官吏部主事,次年返乡,从事著述。德辉政治上极保守,反对梁启超、

  • 板桥诗钞

    四卷。《词钞》一卷。《道情一卷》。《家书一卷》。《题画》一卷。清郑燮(1693-1765)撰。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以号行于世,人称郑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年间秀才,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元年

  • 刘子新论

    十卷。见《刘子》。

  • 渐西村人诗初集

    十卷。清袁昶(1846-1900)撰。袁昶字爽秋,浙江桐庐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清末大臣。戊戌政变时,曾向慈禧密告康有为。经徐用仪保荐,任太常侍卿、总理衙门行走。义和团起义时,他三次上疏,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