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郑敷文书说

郑敷文书说

一卷。宋郑伯熊撰,伯熊字景望,生卒年不详,两浙路永嘉(今属浙江省)人,宋经学家、文学家。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历官宗正少卿,以直龙图阁知宁国府,卒谥文肃。考伯熊官秩,不曾直敷文阁,或疑伯熊卒后复赠敷文阁待制之职,故是书题为《郑敷文书说》。伯熊德行夙著,精通经学。当时程氏理学已经衰微,伯熊挺身而出,以复兴理学为己任,由是启永嘉学者,多宗郑氏。著述除《郑敷文书说》之外,还有《景望集》,乾隆时已不传。《郑敷文书说》又称《郑敷文景望书说》、《敷文郑氏书说》。该书凡26条,(《提要》作29条,有误),每条各标题目,以综论《尚书》义理为主,间或纠正前儒旧说。如释《皋陶谟》“三就三居”,则驳郑玄、王肃及伪孔《传》之说,释《胤征》“俶扰天纪”则驳正苏轼《书传》之说。至若谓《泰誓》经文“惟十有三年春”当依序文作“十一年”谓武王伐纣之时已不用商正,考据亦有新义。该书有《函海》本、《经苑》本、《艺海珠尘》本。

猜你喜欢

  • 潜江县志

    ①清王又旦修,朱士尊、向大观纂。王又旦,字幼华,陕西郃阳人,进士,官潜江知县。朱士尊,字伟臣,一字石户,晚年华农老人,本县人。向大观,字望湄,号迈舫,本县人,进士,官怀远知县。按潜江,汉为江陵县地,宋

  • 南华真经新传

    二十卷。宋王雱(1044-1076)撰。王雱字元泽,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人,王安石之子。王雱博学多识,不到二十岁就已著书数万言。治平四年(1067)举进士,熙宁四年(1071)任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

  • 文渊阁书目

    四卷,明杨士奇编。杨士奇(1365-1444),名寓,字士奇,以字行世,谥号文贞,江西泰和人,目录学家。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青年时期以教读私塾自给,游学于湖南、湖北一带。明惠帝建文初年(1399),被

  • 艺苑捃华

    一名《秘书四十八种》,四十八种、九十六卷。清顾之逵编辑。顾之逵字抱冲,元和(今江苏苏州)人。诸生出身,家中藏书甚富,其藏书处曰“小读书堆”,为嘉庆时吴中大藏书家,著有《一甄录》等书。本丛书汇辑汉唐以来

  • 周礼传

    十卷。《图说》二卷。《翼传》二卷。明王应电撰。王应电(生卒年不详),昆山(今属江苏昆山)人,受业于魏校之门,笃好《周礼》,用力甚深。除著有《周礼传》、《图说》、《翼传》外,还有:《周礼诂》、《同文备考

  • 音韵问答

    一卷。清钱大昕撰。钱氏生平见“恒言录”。是编于《潜研堂文集》中摘出问答十五则,并益以《同音假借说》、《古今方音说》、《答严九能书》、《答周松蔼同年书》等,遂成一书。卷末有吴江沈懋德跋语,大略云:三十六

  • 茅山志

    ①十五卷。元道士刘大彬撰。大彬,号玉虚子,钱塘(今杭州)人。延祐中袭封茅山四十五代宗师、洞观微妙元应真人。此书分志诰副墨、三神纪、括神区、稽古迹、道山册、上清品、仙曹署、采真游、楼观部、灵植检、录金石

  • 求是斋杂存

    六种,八卷。清彭崧毓撰。彭崧毓字于蕃,别号江湖渔叟,江夏(今属湖北省武汉市)人。咸丰年间进士,官云南腾越知府。彭氏丛书有《求是斋初刻》收书三种,而《求是斋杂存》后出,已将初刻三种收入。六种为《缅述》一

  • 密云禅师语录

    十二卷。明代释圆悟(生卒年不详)撰。圆悟,俗姓蒋,字觉初,号密云,宜兴人。自幼乖巧,常闻佛声,仅八岁便知佛号,稍长常独自一人顾世相作无常之想,每每进城卖柴路经行人毫无察觉,心想凝重,渐渐看破红尘。出家

  • 西泠仙咏

    三卷。清陈文述(1777-1843)撰。作者生平见《西泠闺咏》。陈文述诗作很多,每到一地必登临山水,探访遗迹,并以诗吟咏之。多故其诗题材广泛,山川人物尽入诗中。文述因阮元启示方始作诗,故以阮元学生自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