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郑氏丧服变除

郑氏丧服变除

一卷。汉郑玄(详见《周易注》)撰,清马国翰辑。是编如父为长子,不徒跣,不歠粥,与戴德《丧服变除》相合。臣为君,不笄纚,不徒跣,与戴称笄纚不同。妻为夫妾为君,不徒跣,不极上衽,与戴称扱上衽异。子为父斩极,既袭布深衣,扱上衽,与戴称扱上衽后言袭深衣不同。考察礼文,凡是相合者都很正确,其不同者都是郑玄正确而戴德错误。黄以周的《礼说》略有《丧服变除》条,说得极其详细,可以参证。此本既然根据《通典》所载辑录,又根据《礼记注疏》摭入五则,不能肯定其一定是郑氏《变除》文。二十五月大祥二句,《檀弓》孟献子禫孔疏,认为郑氏依用戴氏文。二十八月乐作,疏引《丧大记》、《间传》互相分辨,不但不言郑氏文,而且不言戴氏文。礼既祥白履无絇二句,《檀弓》既祥而丝履组缨疏,认为上句为戴氏文,下句为《玉藻》文,则很清楚不是郑氏《变除》。假使自用其文,不可能辄称为礼。如果象马氏此条,那么凡是三礼注之涉及丧服丧礼丧祭者,都可能看作《变除》文了。虽然《变除》文未必与注乖异,而别无见文,乌容悬断。释禫之礼等等。《杂记》祥主人之除也疏,认为去衣黄裳,及既祭乃服禫服,朝服綅冠为戴氏文,那么,郑氏此注,不过是依据戴氏《变除》来解说其义,其解说当然不能是郑氏《变除》。黑经白纬日纤,旧说认为纤冠就是采缨,《间传》疏以上句为戴氏文。案:这也是郑依用戴氏文。下引旧说,大概以广异闻。其意本来主张黑经白纬之义,因而把戴义列举在前面。下文云纤或作綅。可见,旧说是根据或本为义。考察《史记·孝文纪》纤七日,《集解》引用应劭说“纤者禫也”,此与记文禫而纤相合。《说文》系部綅绛线也。此与旧说条缨意义相近。《玉篇》纤细也,綅线也,缝线也,黑经百纬也。《广韵》二十侵有綅字,引《诗》贝胄朱綅。二十四盐有綅字,日黑经白纬。这都是两义并列。即本记注,实则黑经白纬。缁于既祥之缟,而异于吉冠之玄。郑从戴义最得。其朝服綅冠,綅是纤的假借字,初不谓采缨。所有这些都与郑氏《变除》无关。国翰序中说到:“《正义》每于《变除》,引郑以为依用。”这也是佚说,未免有点捕风捉影。然而,这是辑本之牵合,如果是郑氏本文,当然悬诸日月而不刊尔。此书有玉函山房本。

猜你喜欢

  • 礼记质疑

    四十九卷。清郭嵩焘(1818-1891)撰。嵩焘,字伯琛,号筠仙,一号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县(今湘阴县)人。早年就读长沙岳麓书院,与曾国藩为至交。1847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兵部左侍郎,苏松粮道,

  • 顾氏音学五书

    三十八卷。清顾炎武(1613-1682)撰。顾炎武字宁人,初名绛,明亡改名炎武,居亭林镇,因号亭林,自署蒋山佣,江苏昆山人。明末诸生。康熙年间,诏举博学宏词,修明史,力辞不就。炎武学识渊博,精于考证,

  • 杏村诗集

    七卷。清谢重辉(约1662年前后在世)撰。谢重辉,字千仞,号方山,一号杏村。乃大学士谢升之子。德州(今山东德州)人。生卒年均不详。以父荫为中书舍人。官至刑部郎中。后引疾归乡。重辉工诗,为王士祯所推重。

  • 昭代典则

    二十八卷。明黄光升撰。光升字明举,晋江(今属福建)人。嘉靖进士。历官兵部侍郎。后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改督川、湖、贵州军务,擢刑部尚书。著有《昭代典则》。此书记明太祖起兵至穆宗隆庆六年(1352-15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玄义

    二卷。隋代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玄义》可称之为是《法华经》的节释单行本。只对《法华经》中四大要品之一的普门品作疏。由智口授,弟子灌顶笔录整理成书。亦有称《观世

  • 长短经

    九卷。唐赵蕤(生卒年不详)撰。赵蕤字太宾,梓州盐亭(今四川三台县)人。博学多闻,长于经世。夫妇俱有隐操,淡于仕途,开元中玄宗下诏召见,赵蕤坚辞不赴。《长短经》成于开元四年(716),在自序中称凡六十三

  • 濂洛关闽书

    十九卷。清代张伯行见《道统录》撰。此书摘取宋代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朱熹五人著述的梗概,分条目编辑而成,并在每条下做了注释。有《周子》一卷、《张子》一卷,《程子》十卷、《朱子》七卷。有《正谊堂全书

  • 东迁后诗世次表

    一卷。清郭志正撰。志正字体吾,湖南长沙人。作者以为诗三百中平王东迁以后诸篇,后人在解说上多有歧异。是编则据诗序、郑谱、孔疏及朱子集传定诸篇之时代。依次分为平王之世、桓王之世、庄王之世、釐王之世、惠王之

  • 夏时考训蒙

    一卷。清郑晓如(生卒年不详)撰。郑晓如,曲阜(今山东曲阜)人。书首有自识,称《夏小正》为孔子于杞所得夏时,传诸门人。吕不韦,秦臣;且周建子,秦建亥,《月令》舍周秦而言夏时之义,何以能悬之国门不易一字,

  • 说文长笺

    一百四卷。明赵宦光(?-1625)撰。亦作赵颐光,字凡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与妻陆卿子隐于寒山,读书稽古,精于篆书。著作尚有《六书长笺》、《篆学指南》等。此书以宋李焘《说文解字五音韵谱》为底本,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