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颂
一卷。梁代傅翕(生卒年不详)撰。傅翕生平事迹不甚详。此《金刚经颂》旧时无单行本,只见于宋杨圭辑金刚经十七家注和明会凤仪金刚经宗通所引。此经颂是唐敦煌写经卷本。有五言颂四十九篇,每篇八句。唯般若颂十六句。经题后有颂一篇,卷末有三颂。前有序文,叙列此颂成书及刊印有关事项。此颂在唐代以前较为流行,自唐后,多有人疑“此颂附会之作,要在初唐之末也。”其影响和价值均不大。现常见的版本是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一卷。梁代傅翕(生卒年不详)撰。傅翕生平事迹不甚详。此《金刚经颂》旧时无单行本,只见于宋杨圭辑金刚经十七家注和明会凤仪金刚经宗通所引。此经颂是唐敦煌写经卷本。有五言颂四十九篇,每篇八句。唯般若颂十六句。经题后有颂一篇,卷末有三颂。前有序文,叙列此颂成书及刊印有关事项。此颂在唐代以前较为流行,自唐后,多有人疑“此颂附会之作,要在初唐之末也。”其影响和价值均不大。现常见的版本是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三卷。清董丰垣撰。董丰垣字暨之,浙江乌程人,生卒年不详。此书完成于陈寿祺《尚书大传辑校》之前,虽然也是杂采众说,但主要还是以孙之騄、卢见曾二人的本子参校而成。卷首载有他父亲董熜的序,可能董丰垣是继承父
四卷。清高士奇(详见《春秋地名考略》)撰。此书意在与《春秋地名考略》联镳相辅而行,然而其体例庞杂不纯,似非出自一人之手。书中颠倒错乱、自相矛盾的地方,几至展卷即是,数不胜数。因此,《四库提要》认为此书
十卷。编者不详。本书共收五种传奇,每种二卷。其一是《万全记》,又名《富贵仙》,其序署名四愿居士,全剧三十出,写卜丰妻贤子孝之事;其二是《十醋记》,又名《满床笏》,其序署名西湖素泯主人,全剧三十六出,写
不分卷。清李友洙撰。友洙,海昌(今浙江海宁)人。该书对董仲舒《春秋繁露》一书中的《求雨篇》和《止雨篇》详加考订,广征前人之说及诸书所引的文字,订正了其中的一些文字讹夺。有清乾隆戊戌(1778)刊本。
四卷。清易本烺撰,其子崇垚等校。本烺字眉孙,湖北京山县人。是编卷端有同治癸亥(1863年)本烺弁言,以为天下有常谈语句,操觚家习知之,及叩其出处,则老生宿儒或有不能骤应者,且踵讹袭谬,不知其非。如“会
八卷、二集 八卷。明陈禹谟(详见《经籍异同》条)撰。此书为作者之札记。均为偶捡一二古事,而缀以论说,内容多阐扬佛教,大致沿袭屠隆《鸿苞》之流派。有明万历间刻本,共八册,初集卷八缺第一、二两页,二集姚履
①二卷。明成性纂修。成性,山东沂水人,万历二十六年任肃宁县知县。此志为肃宁县第一部方志。万历二十七年(1599)刻本为天文志、地理志、建置志、宫室志、风土志、财赋志、典礼志、武备志、宦迹志、人物志、选
二十八卷。不著撰人名氏。根据《文献通考》载纪年统论一卷、纪年备遗一百卷,为永嘉(今浙江东南)朱黼撰。朱黼,字文昭,曾受业陈博良门下,最后隐居南荡山。之后魏仲举依循通鉴,根据前史将朱黼所著之原书加以删订
三十四卷。清朱彝尊(1629-1709)编。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醧舫,晚称小长庐钓鱼师,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擅长诗词古文。词宗姜夔、
一卷。原题赵士桢纂,南汇吴省兰辑、德清车宸英校。据此书赵氏原《跋》,是书为备倭之作。其时此类书甚多,尤以郑若曾《筹海图编》为详。但郑氏书成于明世宗嘉靖末年,于东北朝鲜之路,似乎阙略,故特表而出之,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