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钦定续文献通考

钦定续文献通考

二百五十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续文献通考》。其编修始于乾隆十二年(1747),乾隆三十二年初稿完成后进呈,乾隆乃命依照《三通》形式,将《续文献通考》与《清朝文献通考》分别成书,是书则于乾隆四十七年至乾隆四十九年间定本刊印。其体例为:“田赋考”六卷,“钱币考”五卷,“户口考”三卷,“职役考”三卷,“征榷考”七卷,“市籴考”三卷,“土贡考”二卷,“国用考”四卷,“选举考”十三卷,“学校考”四卷“职官考”十四卷,“郊社考”十二卷,“群礼考”三卷,“宗庙考”五卷,“群庙考”五卷,“王礼考”十四卷,“乐考”二十卷,“兵考”十四卷,“刑考”六卷,“经籍考”五十八卷,“帝系考”七卷,“封建考”四卷,“象纬考”六卷,“物异考”十三卷,“舆地考”八卷,“四裔考”十四卷。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记事止于宋嘉定末年,分为二十四考。是书记事则上接《文献通考》,始自宋宝庆元年(1225)止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门类也治袭马书,只将郊社考分为郊社、群祀二考,宗庙考分为宗庙、群庙二考,是共为二十六考。是书价值虽不能与《文献通考》相提并论,但其采用的事迹以正史为主,参以说部杂编,议论则广取诸家文集,并传以史评语录,材料相当丰富:汇集了宋、辽、金、元、明五代400多年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较之明代王圻所撰二百五十四卷的《续文献通考》,是书体例清晰,舛错较少,其史料价值也在《续通典》和《续通志》之上。是书编成后由武英殿刊印,清末浙江书局有复刻本。1935年至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有《十通》合刊本,《续文献通考》影印精装二册,是目前仍在使用的本子。至于王圻的《续文献通考》明万历年间曾在松江府刊刻,但后来由于清政府的贬抑,清代一直未见刊刻,至今就更加少见了。

猜你喜欢

  • 周易后天归图

    四卷。清黎由高撰。黎由高字鹏翥,通城人。此书专门阐明后天之易六十四卦反对之义,而一归之于图。一卷总论后天方位,见经之当归于图。二卷说乾坤为归经于图的纲领。三卷说反对为归经于图的门户。四卷摘录诸卦为归经

  • 崇祯癸未榆林城守纪略

    一卷。清戴名世(详见《孑遗录》)撰。《崇祯癸未榆林城守纪略》记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克西安,遣其将李过、刘芳亮率兵攻打榆林事。首述西北重镇榆林形势,李自成发兵榆林,城中官绅推李昌龄等明朝世宦为

  • 读史集

    四卷。明杨以任编撰。以任字维节、江西瑞金人,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官至国子监博士,生卒年不详。该书将历代史书中“可快可恨及有胆有识”的内容,按“快”、“恨”、“胆”、“识”四类编为四集,附有评语

  • 史集

    又译《集史》。伊利汗国拉施特奉旨主编的世界通史巨著。拉施特(Rashidal-Din,1247-1317)出身于波斯哈马丹的一个医生世家,曾任伊利汗国合赞汗宰相。此书撰于伊斯兰历700年(1300-1

  • 毛诗草木疏校正

    二卷。清赵佑(1727-1800)撰。佑字启人,号鹿泉,浙江仁和(今浙江省余杭县)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督察院左都御史。工制举业及古文。著有《尚书质疑》二卷、《尚

  • 张邦昌事略

    一卷。旧题宋王称撰。《四库提要》云:“核其文,即《东都事略》僭伪传也,摘其一卷,别立名目,又改王偁为王称”。北宋靖康二年(1127)三月,金兵陷汴京,册立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金兵北归后垮台,张邦昌后

  • 小嫏嬛馆丛书十二种

    七十四卷。清陈乔枞(1809-1869)撰。陈乔枞字朴园,一字树滋,闽县(今福建闽侯)人。道光举人。曾任江西临江、抚州知府。其父陈寿祺曾被阮元聘入“诂经精舍”,后又主讲泉州清源书院、鳌峰书院。擅长辑佚

  • 天咫偶闻

    十卷。清震钧撰。震钧(?-1920),字在廷,姓瓜尔佳氏,满洲镶红旗人,扬州知府英杰之子,光绪八年(1882)科副榜,从工部笔贴式署甘泉县知县。民国改名易姓为唐元素。束发着道士装,徜徉沪上,人称涉江先

  • 栖老堂集

    一卷。明殷仲春(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殷仲春,字方叔,自号东皋子。浙江秀水(今嘉兴)人。生卒不详。尝慕王绩为人,隐居教授,又精于医,得钱辄入市买断烂书读之。集首载赋骚,次古今体诗,再次则为引辞赞疏

  • 字学指南

    十卷。明朱光家(生卒年不详)撰。光家字谦甫,上海人。是书成于万历辛丑(1601年)。首二卷包括:(1)辨体辨音,(2)同音异义,(3)古今变体,(4)同音互体,(5)骈奇解义,(6)同体异义,(7)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