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学源流
十六卷。明杨应诏(生卒不详)撰。杨应诏,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县)人,明嘉靖十年(1531)举人,生平仕履不详。《闽学源流》载“闽学”诸儒事迹,从宋熙宁之杨时到明成化蔡清,共195人。杨时,宋将乐人,学于二程,为朱熹“闽学”之源。该书于所载诸儒,各记其言行,并详细记录其传授师承渊源。
十六卷。明杨应诏(生卒不详)撰。杨应诏,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县)人,明嘉靖十年(1531)举人,生平仕履不详。《闽学源流》载“闽学”诸儒事迹,从宋熙宁之杨时到明成化蔡清,共195人。杨时,宋将乐人,学于二程,为朱熹“闽学”之源。该书于所载诸儒,各记其言行,并详细记录其传授师承渊源。
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潘绍诒修,周荣椿纂。潘绍诒,光绪初年任处州府知府。此志光绪三年(1877)刻本。全书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分为:卷一至卷三封域志,目为星野、疆域、沿革、形胜、山川一二。卷四水利
一卷。清朱骏声撰。参见《说文通训定声》。是编系为检索收入《说文通训定声》各字的韵目而作。《说文通训定声》一书以声为经,以义为纬,析《说文》九千余字为一千声,归为丰、升、临、谦、颐、孚、小、需、豫、随、
十二卷。明薛应旂(见《薛方山纪述》)撰。此书为他讲学之语,分为二十四篇,各以首二字为名,而每条皆冠以薛子曰。由门人向程作音释。书中主要论述自己的学术观点,如认为心即道,人心本与天通。圣之所以为圣者,在
一卷。北齐释惠光(生卒约六世纪)撰。惠光俗姓杨,定州长芦(今河北省定县)人。13岁随父入洛阳,归依了佛陀扇多,并由佛陀扇多度他出家。惠光学法专一,擅于独立思考,才学具佳,非常人可比。他出家不久就常为人
殷始咎周,周人乘黎。祖伊恐,奔告于受,作《西伯戡黎》。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曰:“天子!天既讫我殷命。格人元龟,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
一卷。清代洪亮吉(1746-1809)撰。洪亮吉初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清代文学家,经学家,乾隆六十年(175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编纂官。嘉庆三年(17
一卷。隋刘炫(约546-约613)撰。清马国翰辑。刘炫字光伯,河间景城(今河北献县东北)人,隋代经学家。与刘焯同以经学名世,时称“二刘”。著有《尚书述义》、《毛诗述义》、《孝经述义》、《春秋左氏传述义
《桂隐诗集》四卷。元刘诜(1268-1350)撰。刘诜,诜字桂翁,庐陵人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入元不仕,以世道为先。文章根基于六经,兼及诸子百家而融合贯通。著有《桂隐文集》。此集共四卷。前有虞集、欧阳
二十二卷,附表五卷。清吴汝纶修纂。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安徽桐城人。同治四年(1865)进士。师事曾国藩,为“曾门四弟子”之一。曾任深州、冀州知州。还受聘保定莲池书院山长、京师大学堂总
四十五卷,补遗四卷。清末陈作霖(生卒年不详)撰。作霖字雨生,号伯雨,江宁(今南京市)人,光绪元年(1875年)举人。该书为作者竭三十年之力而成。记金陵自成周以下至当世人与事、以年代为序,人以类分。仿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