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隋唐演义

隋唐演义

①十卷一百一十四节。不题撰人。书中第九节至九十八节,同熊大木《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开头数节及九十九节以后,同罗贯中《隋唐两朝志传》。实为书商割裂抄录二书而成。因主要部分同《唐书志传通俗演义》,故一般视该书之名为熊氏《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的别题。内容见《唐书志传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该书有明武林精刊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有武林书坊刊本。②清褚人获撰。褚人获字稼轩,又字学稼,号石农,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他擅长写诗作文,尤其熟谙明代稗官野史,一生布衣不仕,交游皆吴中名士。著作除本书外,还有《坚瓠集》七十六卷,及《读史随笔》、《退佳琐录》、《圣贤群辅录》、《续蟹谱》、《鼎甲考》等。《隋唐演义》是在《隋唐志传》、《隋史遗文》、《隋炀帝艳史》等有关故事的基础上,参阅史传,吸取民间故事传说编写而成。全书一百回,叙述了从隋文帝即位伐陈起,到唐明皇从四川返回长安止,共一百七十余年的历史故事。全书的基本情节线索可概括为两条:一是以隋炀帝、朱贵儿及唐明皇、杨贵妃的“两世姻缘”为主线的帝妃宫廷生活;一是描写隋末群雄起兵,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等英雄人物的传奇经历。通过这些描写,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靡烂的生活,歌颂了“草泽英雄”的勇敢和侠义精神。《隋唐演义》成功地描绘了秦琼、单雄信、程咬金、徐懋功等人的英雄事迹,善于抓住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如秦琼当锏卖马、单雄信受刑等描写,鲜明地突出了人物的个性。小说的另一特色,是它受讲史和话本小说的影响,在情节设计上,不求史料的真实,而是以故事的生动性、趣味性为依归,将“红拂女私奔李靖”、“花木兰替父从军”、“李太白醉草答番书”等传说点缀于全书之中,大大地增添了小说的故事性,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但它把历史上著名的昏君隋炀帝美化为多情的仁德君主,把唐王朝的中衰完全归罪于女人,把历史事件予以轮回报应的阐释,每一回前忠孝节义的枯燥说教等,都是封建糟粕,大大损害了作品的思想价值。《隋唐演义》版本有清回雪草堂刊本、康熙间文盛堂重刻回雪草堂本,乾隆五十八年崇德书院藏板本、嘉庆十年重刊自厚堂藏板本等。现代有1956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在1956年版本的基础上校正重印。

猜你喜欢

  • 楚辞灯

    四卷。清林云铭(生卒年不详)撰。林云铭,字西仲,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少嗜学,有时探索精思,数日不食,里人呼为“书痴”。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徽州通判。因不达时宜,仕途失意,后被裁官,归故里,

  • 史纠

    六卷,明朱明镐撰。明镐字丰芑,太仓(今江苏常熟、嘉定一带)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考订诸史书法之谬及其事迹之抵牾,上起《三国志》下讫《元史》,各为一编。篇末附《书史异同》一篇、《新旧唐书异同》一卷

  • 春秋阐义

    十二卷。明曹学佺(详见《易经通论》)撰。该书《经义考》著录,注曰“未见”,四库馆臣曾见浙江汪启淑家藏本。该书阐释《春秋》,大多采录前人旧说,进行折衷,作者新见不多。《四库全书总目》将该书列入《春秋》类

  • 正俗备用字解

    四卷。清王兆琛(生卒年不详)撰。兆琛原名兆玺,字叔玉,号献甫,又号西舶,福山(今属山东)人。嘉庆丁丑(1817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山西巡抚。是书取通用字,分别正俗,解释音义,依《康熙字

  • 祷雨录

    一卷。明钱琦(详见《钱子测语》条)撰。嘉靖二十四年(1545)天大旱,钱琦便辑录自古以来因修德政而感化上天,降下甘雨之事,总为一卷。目的在于告诫守土之官,有规讽之意。持论较为公正。大部分内容如“桑林之

  • 周易图续编

    二册,清王肇宗撰。王肇宗金陵上元县人。其余不详。此书以邵雍、陈抟易说为宗。列有上下经二图、先天位次图、全经纲领节目、上下经正、卦分对待、天事在外、人事在内诸图、阴阳节气图、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图、诸卦纲纪

  • 老子道德真经

    ①见《老子》。②见王弼《老子注》。

  • 洪范说

    一卷。清李光地(1642-1718年)撰。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福建安溪人。康熙年间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治程朱理学,曾奉命主编《性理精义》、《朱子大全》等书,著有《榕村全集》。卷首有李光地自

  • 周书

    五十卷。令狐德棻(583-666)撰,令狐德棻,唐初史学家,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东南)人。高祖入关,他任大丞相府记室,后累迁至礼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弘文馆、崇贤馆学士。唐初书籍散亡,他建议购求,使专人

  • 爰园词话

    一卷。明俞彦(1572-?)撰。俞彦字仲茅,一字容自,上元(今江苏南京)人。万历二十年(1592),与何栋如、顾起元在故里结文社。二十九年(1601)进士,授兵部主事,历员外郎,迁光禄少卿,谪夷陵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