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庵纪游集
清释山止(生卒年不详)撰。山止,僧人,康熙时为西湖韬光庵住持。初,唐代沙门韬光与白居易相与唱和,后人因以韬光而名其庵。韬光庵座落于山中胜地,历代游人多为题咏。山止搜集从唐到清朝古今体诗500多首。其中多有赠山止之作,编为是集。集中之诗虽多为酬唱之作,然对于研究庙堂文化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并加以介绍。
清释山止(生卒年不详)撰。山止,僧人,康熙时为西湖韬光庵住持。初,唐代沙门韬光与白居易相与唱和,后人因以韬光而名其庵。韬光庵座落于山中胜地,历代游人多为题咏。山止搜集从唐到清朝古今体诗500多首。其中多有赠山止之作,编为是集。集中之诗虽多为酬唱之作,然对于研究庙堂文化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并加以介绍。
十二卷。朱鹤龄(1606-1683)撰。朱鹤龄,字长儒,号愚庵,江苏吴江人。明末清初学者,文学家。明末诸生。入清后隐居不仕,专心著述。其为人耿介,极重操守,时人将其与顾炎武、黄宗羲、李颙等合称“海内四
一卷。清朱骏声(1788-1858)撰。朱俊声,字丰芑、号允倩,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屡应进士试,不第。道光中以举人授黟县训导,后因呈《说文通训定声》,赏国子监博士衔。寻擢扬州府学教授,引病未赴官。一
清蒋士铨撰。其生平见《冬青树》条。此剧写主人公河南永城仲文,字约礼,嘉靖中进士,官居兵部郎中,休假在家,于园中造小楼一座。一日,同夫人曾氏登楼赏景,县令裴畹送来一盆兰花,香气四溢,因题楼名为“香祖楼”
八卷。明朱宣编。朱宣,字白厚,号味一道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蜀献王椿八世孙。考《明史宗室表》,其袭封华阳王在万历十三年(1585年)。是编前有自序,题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作于未封时,故其私印
三卷。不著撰人。《宋史·艺文志》著录为李石撰。《陕西经籍志》认为李石为唐代人,王毓瑚《中国农学书录》亦认为李石为唐代人。书前有伪齐刘豫时刊书序,由序中可知,旧有此书,伪齐刊刻。卷数不等,传世有五卷、两
八卷。清承印修,黄定镛纂。承印,字佩之,满洲正白旗人,附监生,官阳城知县。黄定镛字谨山,本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县志明正德间知县唐琮创修,其后有清顺治庐雍志,康熙吴应元志,皆未见传本。同
二十六种,六十一卷。清徐乃昌(见《鄦斋丛书》)编。丛书汇辑清代学者著作,以考证为主,多罕见之本。如程际盛,关于声韵训诂的著作,不下数十种,丛书收入他的《周礼故书考》一卷。张宗泰,对《孟子》、《周官》、
五卷。明徐用检(生卒年不详)编。徐用检字鲁源,兰溪(今属浙江)人。嘉靖四十一年(1567)中进士。官至南京太常寺卿。此书汇录明代儒学家薛瑄、陈献章、王守仁等三人的语录,分类排编。厘为五门,一曰《志学》
六十六种,八百一十四卷。清刘承干(1882-1963)编。刘承干字贞一,号翰怡,浙江上虞人。官吏部郎中,藏书家,著作有《海东金石苑》、《京师坊巷志考证》等。丛书收湖州一郡先贤著述六十六种,按四部分类,
五十四卷。清鄂辉等奉敕撰。乾隆六十年(1795)正月,贵州爆发了石柳邓、石三保等领导的苗民起义,历时一年许,后被官府镇压。此书详述了这次苗民起义发生、发展的经过及清政府善后措施。有武英殿聚珍版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