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音学五书

音学五书

包括《音论》三卷、《诗本音》十卷、《易音》三卷、《唐韵正》二十卷、《古音表》二卷。清顾炎武撰。顾氏生平见“日知录”。《音学五书》是清代研究古音的一部重要的开创性的著作。其中《音论》是综述音韵学源流的著作,乃“五书之纲领也”。其他四种是专论古韵的。明陈第强调“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为古音研究在理论上开辟了道路;但他对古音的分析,还仅仅是辨正某字古读某,所录亦仅《诗经》之四百四十四个韵字,还没有比类综合,探本寻源,归纳出古韵的部类分合,仍然是散漫而无系统的知识。直到顾氏《音学五书》出,才彻底清除了前人叶音之说。他细密分析归纳了《诗经》一千九百多个韵字,与《广韵》韵部比勘,分别同异,综合贯串,定古韵为十部,为清代古音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顾氏《音学五书后叙》云:“予纂辑此书几三十年,所过山川亭鄣无日不以自随。凡五易稿而手书者三矣。”足见此书确是一部殚精竭虑的著作,很有价值。然顾氏所分十部,尚较粗疏,有些字的归类也不够妥当,顾氏过信陆德明“古人韵缓不烦改字”之说,乃至疏于审音,在《诗本音》和《易音》中有非韵而注为韵字的,有换韵而指为一韵的,有本是韵字而不注韵的(见戴震《声韵考》卷三),因此分部不尽允当。江永称顾氏“考古之功多,审音之功浅”(《古韵标准·例言》),正中其病。另外,顾氏深明古今音异,但却在叙中说:“天之未丧斯文,必有圣人复起,举今日之音而还之淳古者。”这种信古泥古的说法与其语音历史发展观是违背的,是自相矛盾的。《四库全书提要》批评炎武称《唐韵正》之“正”云:“声随世移,是变非误,概名曰‘正’,于义未协,是则炎武泥古之过。”《音学五书》有原刊本、重刊本等。中华书局1982年据观稼楼仿刻本重印,是本最便阅读。

猜你喜欢

  • 书文音义便考私编

    五卷,附《难字直音》一卷。明李登撰。李登字士龙,自号如真生,上元(今南京市江宁县)人。万历初贡生,官崇仁县教谕,以新野县丞致仕。尚著《摭古遗文》、《六书指南》、《字学正讹》、《正字千文》等。卷首有姚汝

  • 遂生集

    十二卷。清王晫(1636-?)撰。王晫字丹麓,号木庵、松溪子,浙江仁和(今浙江衢县)人。顺治间诸生,少时得喉疾,废弃举业,居家读书。康熙十七年诏求博学隐逸之士,京师人多推荐,王晫不应,杜门读书,喜爱诗

  • 夷白斋稿

    三十五卷。《外集》一卷。元陈基(1314-1370)撰。基字敬初。临海(今属浙江)人。至正中,以荐授经筵检讨。曾为人起草谏章,几乎获罪。张士诚据平江(今属江苏),引为学士。书檄多出其手。明初受太祖召预

  • 洋防说略

    二卷。清徐家干撰。徐家干,字稚荪,江西义宁(今江西修水)人。生卒年不详。官至荆州(今湖北江陵)知府。据本书其自撰《跋语》中知,徐氏早年“从军苗疆”时就已留心舆地山川之学。癸未(1883)冬,服官来鄂,

  • 钧天乐

    二卷。清尤侗(1618-1704)撰。尤侗字同人,一字展成,号悔庵,又号艮斋,晚年自号西堂老人,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诸生,入清,为顺治三年(1646)副榜贡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

  • 易经困学录

    四卷。清杨嘉撰。杨嘉字曦斋,安徽桐城诸生。据此书作者自序:“课蒙之余,闲取周易本义读之,玩索反复,至再至三,窃叹紫阳夫子纂辑之精,措辞之简,抉理之绌,穷变之广。诚非浅学都识所能窥其藩蓠之万一”。故此书

  • 洪龟父集

    二卷。宋洪朋(生卒年不详)撰。洪朋字龟父,南昌(今江西南昌县)人。黄庭坚之甥。两举进士不第,与弟芻、炎、羽并有才名,号称“四洪”。朋还是“江西诗派”中的诗人,吕本中作“江西宗派图”所列二十五人,其中洪

  • 道山新闻

    见《道山清话》。

  • 贵池先哲遗书

    二十三种,二百二十七卷。民国刘世珩编。刘世珩字聚卿,安徽贵池人。曾刻有《玉海堂影宋丛书》、《宜春堂影宋巾箱本丛书》等。丛书辑唐以来贵池先贤著述,陆续刻成,共二十三种。其中《贵池唐人集》二十二卷收九家著

  • 三易大传

    七十二卷。明李陈玉撰。书分二册。一曰《先天古易》,阐释图书之学。又每篇附有赞语。最不同的是,以无极、太极、无极而太极分为三图,先天八卦配以英辅九星之名,后天八卦配以疏附先后之名。支离破碎,全无理由和根